爱默生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会变成最差的主人。
的确,人生就是习惯的组合。什么样的习惯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老在说,从小要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小就让他参加跳舞、弹琴、绘画等各种学习班。
但很多家长的困局在于——很多孩子都会半途而废,碰到困难就想着退缩,为什么?是不是我们平时夸孩子“聪明”太多,而“努力”太少了?
有个心理学实验:把4岁的孩子分为两组,一组事先告诉他们“你很聪明”,另一组告诉他们“你很努力”,然后再给出一系列不同难度的拼图游戏,让他们自由选择。结果发现,“聪明”的孩子都表现得较为保守,倾向于选择更容易的任务,而“努力”的孩子则倾向于选择更难的任务。
换句话说,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躲避挑战,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选择挑战。
无疑,我们多夸孩子“努力”是正确的。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30年前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她提出了两种心智模式:固定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简单来说,你认为自己的智力、能力等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的?如果觉得是固定不变的,就是固定型心智;反之则是成长式心智。
夸孩子“聪明”,等于是告诉孩子“你做得好,是因为你聪明”,这无形中会给孩子一种暗示:我受表扬是因为聪明、有天赋,所以要想再被表扬,就要继续表现出“聪明”的样子。那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容易的任务,再次漂亮地完成。
相反,夸孩子“努力”,孩子会觉得,你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他多有天赋,所以要想继续得到认可,就要继续努力。所以,他会更愿意选择困难的任务。
心智模式,是你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我们时刻戴着的一副眼镜,你完全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能改变甚至决定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样子。就像实验中,孩子们正是因为不同的心智模式,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那么,如何让孩子努力?或者说,如何才能获得成长式心智?
仅仅是夸一夸就可以了吗?
在这里就需要理解另一个概念:刻意练习的思维模型。
刻意练习是一个动作,思维模型是这个动作的结果。
我们让孩子努力,就是在让孩子通过刻意这个动作修炼思维模型这个结果。
当今社会有很多牛人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模型: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维模型,成就了伯克希尔。
孙正义的“时光机”思维模型,成就了软银,成就了阿里巴巴。
马斯克的“物理学”思维模型,成就了特斯拉。
乔布斯的“简洁”思维模型,成就了苹果。
“努力”和“成长式心智”都太笼统,太泛泛,太不易被人理解,太缺乏指导意义。是因为这两个概念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目标动作——刻意练习。
我们要多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为了获得不断的刻意练习,以修炼正确的思维模型。
为什么有些孩子平日努力,关键时刻考试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孩子平日不怎么努力,一到考试却如同“开挂”一般屡创佳绩?
正是这些“开挂”的孩子早已修炼出了如何考试的“思维模型”。
这些让孩子在考试这个维度“开挂”的方式对于我们家长在自己希望“开挂”的维度也同样适用。
所以,重点来了,如何努力?
就是学习那些“开挂”的人的刻意练习的方式!
如何让自己有个开挂的人生?
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不断学习别人在这个维度,这个行业的正确的刻意练习的方式。”
你想让自家孩子有个“开挂”的人生吗?
知道怎么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