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印象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大概是很多人对于王屋山的初印象。
作为济源人,我更是对《愚公移山》不陌生,但是年且而立,却不曾到过。趁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时节,寻访王屋山。
坐观光车到达千年银杏树下,他的雄伟苍劲让我震撼。那粗壮的枝干,大约得七八个人手拉着手才能围住。那树干遒劲有力,他承载着千年的风霜;却又粗糙苍老,他哺育着人们的希冀和梦想。粗壮的树干外围用栅栏保护着,即使这样,树干和树枝上还是密密麻麻系着人们的心愿条。他活了千年,于是便有了灵性,人们便一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我分明听到了他不堪重负的喘息声。
银杏树左前方不远处,是不老泉。顾名思义:喝了这泉水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甚至长生。这是一股泉眼从地下冒出,似乎无穷无尽。我用手掬了一把,水很清凉,品茗一番,真的沁人心脾。我并不是想求长生,只是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亲近自然。道家一直讲究炼药修仙,从秦始皇开始,大规模的求仙炼药盛行。但长生不老其实是个伪命题,斯威夫特在《格列夫游记》中写到“斯特鲁德布鲁格”,告诉我们太过漫长的人生,或许只会衍生出麻木和丑陋。
这还只是在山脚下,太过糟糕的体力,让我决定乘缆车到达山顶。坐在小匣子一样的缆车上,我异常兴奋。大概昨天晚上刚下过雨,空气潮湿,而山中更甚,所以,随着缆车缓缓上升,不仅将群山一览无余,真的有种“一览众山小”的凌云之势,而且那淡淡的雾气,似一件纱衣,包裹着王屋山的秀美,像是刚出浴的美人。
到达山顶,可是离天坛峰还有一段距离,只能拾级而上。一级一级的上,我的心也在一级级的朝拜,朝拜这山的灵性和美好。越往上,阵阵凉意也随之袭来,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雾气用朦胧装饰着王屋山,抬头看,在云雾叆叇中,依稀可见那天坛峰顶亭子的一角;往下看,群山在雾气氤氲中若隐若现,似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在我的面前泼墨、晕染,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鸟儿啁啾,云儿翻转,风儿轻抚,空气宜人,我置身于其中流连忘返。
下山路上,看到了五彩石,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石剩下的一块;拜谒了紫金堂,传说是黄帝雨蚩尤大战之前在此沐浴······王屋山真是一本书啊!
亦画亦书的王屋山,怎能不让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