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间教室闪闪发亮
一一《新教育》讲座心得
有幸听到浙江杭州萧山银河小学朱校长的有关《新教育》的讲座,在这个特殊的寒假,让我们品尝到了一道独特的精神大餐。
讲座途中的茶歇时光,朱校长和我们分享了六年级的班歌《不舍银河》。悠扬的旋律,朝气蓬勃的歌声,倾情的演唱,大段的真挚感人的独白,是对老师和学生甚至家长的精神洗礼,更加拉近了师生家校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神采飞扬,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我想这就是完整幸福吧!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大行动就是“缔造完美教室”。以前听说这个名词“完美教室”,我的理解就是把教室的环境布置得美美的。后来看了《新教育》,才理解了我们一般意义的教室,指的是空间概念的教室,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是片面的。我们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目标,一天天的成长着。所以说,教室也是叙事的,时间性的,用新教育人喜欢的词语说,它又是岁月的。
朱校长的讲座更像是我们低年级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她在讲座过程当中会让我们猜一猜,会让我们合作读。她的语气词,“对呀对呀”,“这叫啥呢”,“是个啥东东呢”…温言软语,让我们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当中,丝毫感觉不到疲倦。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我对完美教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头脑中也更加具象化。
每年开学前都要布置教室,作为班主任老师绞尽脑汁,想好教室前后空白和各个角落的标语及摆设,然后请广告公司打好,张贴完毕,觉得完成了一项任务,自我欣赏,还觉得挺好。朱校长给我们展示了教室前面的几个大字“给孩子一颗勇敢的心”,初看这几个没有毛病啊!可是再细细揣摩,这是完全以老师的口吻写出来的标语。老师自说自话,学生肯定无动于衷啊!老师,只是导演,学生才是主演。把“给孩子一颗勇敢的心”改成“让我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学生会更有认同感。从小小的标语开始,就让孩子们有了准确的角色定位,也有了主人翁精神。
其实,完美教室的命名,何尝不是这样呢。一般来说都是教师自己拿主意,处心积虑地想好一个名字,一锤定音。其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过于被动,教师单方面定下的名字,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个词语,是个空洞的符号。所以教室的正式命名,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当然,教室的命名可能已经在教师的心里酝酿了很长时间,甚至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构想。但最好是师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由教师创造时机,比如在相关的电影观看或诗歌学习,或者一次谈话之后,巧妙地提出来,成为一种共同的命名。
对于班规的制定,应当遵循具体易操作,接地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朱校长把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做对比,立见高低。她还举了例子,比如说一个班的班规只有两条,“每天为身边的人做一件小事,每天说一句赞赏别人的话”。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简单重复,如果能真正坚持下去,孩子们一定是一个温暖的人,这也会是一个有温度的班级。
学校应当是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那就从一间间闪闪发亮的教室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