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5岁的台湾姑娘英子,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北平生活。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想交替,社会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
在父亲的庇佑下,英子一家过得还不算窘迫。但身边生活艰辛,命运坎坷的人儿却不在少数。
以至于长大后离开北平的英子,久久不能忘怀城南的那些人和事。
于是,执笔写下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以童年英子的眼光,带领读者从城南一角,窥视当时中国的民生现状。
读了《城南旧事》你会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想要过好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丢掉这些人生智慧。
01爱情再好,别丢了底线
英子住的那条胡同巷里,最前面的一家叫做惠安馆。
每每路过,家人总会紧紧地牵着英子的小手,低着头贴着墙走过去,因为他家有个疯子!
可在英子眼里,大人们所谓的疯子,只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倚着门墙站着的大姑娘。
她不仅没发疯伤害过谁,反而还常常对英子招手,露出好看的笑容呢!
大人越是不让英子靠近她,英子对她就越是好奇。
于是,趁着家人不注意,英子每天都会偷偷地跑去看看这个疯子秀贞,陪她说话,帮她干活。久而久之,终于弄清楚了这位大姑娘的发疯缘由。
原来,惠安馆是供给上北平读书的穷学生居住的。秀贞父亲在这负责送水,她跟着帮忙搭把手。
有一年,她认识了穷学生思康,并对他一见钟情。后来,秀贞在思康的哄骗下,跟他发生了关系,并意外怀孕。
没想到却在这个时候,思康被家里叫了回去。
他承诺一个月后就回来结婚,秀贞高高兴兴地送他出门,丝毫没有留意到他语气里的暗探,眼神里的异常。
从那以后,秀贞顶着未婚先孕的流言蜚语,日复一日天真地等待思康回来。她的父母气愤不已,便在孩子出生的第一时间将其丢弃。
秀贞受不了失去爱人和孩子的双重打击,一下子就疯了。
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总有一些像秀贞这样为爱奋不顾身的女人。
她们以为自己遇到真爱,便失去理智,丢掉底线,一味讨好对方,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去。
看不清一见钟情的浪漫,不过是荷尔蒙在作祟。
看不透海誓山盟的蜜语,不过是零成本的付出。
最后不仅没有得到圆满的爱情,甚至还会换来满身伤痕。
正如郁达夫说的:“无理智的感情,是无鞍镫的野马。”
世界上最难看懂的永远是人心,所以别高估任何一段感情。
无论再深爱,都要守住底线,保护自己,给人生留一条退路。
02 命运再艰,别失了道德
英子的父亲人缘好,交际广,因而家里常常有各种客人上门拜访。
而让英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施家的兰姨娘。
兰姨娘是位苦命人。
3岁时,母亲为了救治生病的哥哥,把她卖掉。
14岁时,她被人带来北平,进了青楼。
20岁时,跟了60多岁的施老爷,做起姨娘。
本想着接下来能过安生的日子,谁料施家人整天欺负她。兰姨娘不愿在那大宅院里憋屈一辈子,于是跑了出来,暂住在英子家。
英子爸爸对年轻貌美的兰姨娘颇有好感,便不顾施家的压力,将她留了下来。甚至还会在带着一家人去买衣料时,也不忘给她添一件。
这让英子妈妈内心十分不安,对兰姨娘的态度从同情变成了敌视,怕她抢走了自己的丈夫。
然而,寄人篱下的兰姨娘,对英子一家只有感激之情,没有非分之心。
她待在家里,就陪英子妈唠家常。外出玩乐,便主动帮忙带小孩。
而当英子爸爸借着烟瘾,冒出越矩行为时,她便刻意躲避,善意提醒。
《法句经》有云:“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出身低微,命运坎坷的兰姨娘,即使在这乱世沉浮数年,却依旧心怀感恩,恪守道德。
也正因如此,她的人生才迎来转机。
将兰姨娘的言行看在眼里的英子主动做媒,帮她牵线一位常来家里商讨时事的有为青年。
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最后共结连理,远赴他乡。
很赞同作家东野圭吾说的一句话:“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命由天定,运由心生。
一个人能秉持不卑不亢的处事态度,保持克己复礼的人生原则,即使命运再不济,也能安然坦荡地过好这一生。
而这,便是老天对命运坎坷之人最好的嘉奖。
03 人生再苦,别弃了希望
有年冬天,英子弟弟刚出生不久,家里急需找位奶妈来帮忙。
宋妈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他们家。
宋妈是个老实的乡下人,为了一对儿女能生活好些,就上城来找活干。
她当时穿得又旧又脏,但是奶水充足,于是英子妈将她留了下来,签下一年多的合同。
宋妈工作很用心,把弟弟照顾得跟自己的宝一样,弟弟也对她十分地信任和依赖,就连生病不肯吃药这种事,也只有宋妈能哄好。
等到工期结束时,英子妈又怀了小孩,便请求她继续留下来帮忙,这一留便是四年的光景。
这四年里,宋妈没有回过一次家,心里却十分记挂自己的孩子。会给他们做了好多衣服鞋子,还常常跟英子念叨家里的场景,想像孩子们长大后的模样。
每回丈夫来,宋妈就会把工钱和衣物拿给他,还要交代上好些话。
对于宋妈来说,儿女既是她努力工作的动力,也是生活变好的希望。
虽然有无法陪伴他们成长的遗憾,但背井离乡的勇敢,辛勤劳作的回报,能够换来孩子的安稳生活,就已足够。
谁能料到,这种简单平凡的幸福,还是被人生的无常给打碎了。
有一次,宋妈遇到来城里的侄子,向他打听儿女的近况。对方支支吾吾的表现,让宋妈起了疑心,她便写信让丈夫下次来的时候将孩子带上。
宋妈日夜翘首以盼,等来的依旧是丈夫孤身一人。
这时,他才向宋妈坦白,女儿出生不久就卖人了,儿子也在两年前失足溺死。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宋妈心碎不已。
她只敢偷偷地躲在角落里低声呜咽,隔天起来接着尽心尽力地干活,只是脸上再也没有笑容。
经历此事后,宋妈跟丈夫赌气不回家去。英子一家十分心疼她的遭遇,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于是便偷偷写信把宋妈的丈夫叫来,劝说她回去,再生个孩子重新生活,家里也永远为她保留工位。
宋妈思考再三后,接受了儿女离去的事实,也决定与丈夫好好沟通,重新开启生活。
马家辉曾在《圆桌派》里说:“生命无非就是苦来了,我把它安顿好了。”
酸甜苦辣,乃是人生的常态。
每个人既有知足快乐的幸福时光,也有被生活按压在地上摩擦的艰难时刻。
我们该做的,就是接受生活的无常,安顿人生的苦难。
唯有这样,才不辜负每一份接受现实的勇敢,每一次开创未来的努力。
04 写在最后
随着《城南旧事》的刊印,我们看到了英子缅怀的人和追忆的事,也感受到当时世道的艰辛和人民的苦难。
每一个未曾相识却又幸运相遇的小人物,其实是在用他们悲惨凄苦的经历告诉我们:
爱情再美好,也不要高估人心,丢掉底线,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命运再坎坷,也不要丧失道德,打破原则,亲手扼杀自己的未来;
人生再苦难,也不要失去希望,放弃自我,遗憾地趴倒在黎明前。
正如林海音所说的:“人生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要走许多崎岖的路,但最终会到达山顶。”
最后,愿你我在人生这趟旅途中,既有收获美好的幸运,也有笑对风雨的勇气,欣然接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