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后周世宗柴荣驾崩,蒸蒸日上的后周王朝由他的儿子——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继承,同时由二十多岁的符皇后监国。然而,在这主少国疑,强敌环饲的环境下,柴家能否守得住这中原江山呢?
答案是当然守不住。
仅仅在一年之后,具体时间是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四),时任后周禁军总司令的赵匡胤在率军北上抵御辽汉联军时,在陈桥驿被手下的军士“劫持”,黄袍加身,“被迫”当上了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这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哗变,使赵匡胤在短短四天之内就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了一个多灾多难,却繁华顽强的新王朝——宋。即使史书上遮遮掩掩,但后世之人几乎都可以看出,赵匡胤绝对是这场哗变的幕后操纵者。而事实上,赵匡胤也确实是当时最有能力取代柴家的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武将,赵匡胤在周世宗时期便已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颇有威望。北御契丹,南伐后唐,每一场激烈的战事中,都可见赵匡胤的身影。就如《水浒传》中所说:“一条杆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可见赵匡胤的勇武善战。同时,赵匡胤也极善谋略,他身边有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等人辅佐,早已在军队和京城之中布置妥当,因此,这场“改朝换代”才进行的如此顺利。
然而,就在大宋朝刚刚建立,百业待兴之际,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李筠,联合北汉,起兵攻宋。
李筠之乱,对于赵匡胤和刚刚诞生的宋朝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么 李筠是何许人也?他又为何要反抗赵匡胤呢?
□李筠何许人?
李筠其实和赵匡胤一样,是后周的大将,甚至名头上还不输于太祖皇帝,和符彦卿一同作为后周抵御北方契丹和北汉的“万里长城”。
李筠原名李荣,为避世宗名讳而改名为李筠。他自幼擅长骑射,勇力非常,能开百斤的强弓,且箭无虚发。
李筠少年从军,先拜于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之后李从荣背叛,他射杀数十人,弃马遁去,之后又投身后唐。在契丹人南下灭亡后晋之时,李筠积极联合军力,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的部队,收复了镇州(今河北正定县)。
李筠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跟着郭威打天下之时开始的。在奉命征讨后汉的战事中,郭威派遣李筠和郭崇威协同作战,在留子陂大败敌军,建立功勋。在郭威建立后周之后,拜李筠为昭义军节度使,抵御辽和北汉。一直到周世宗时期,李筠都十分胜任这个职位,他多次挫败敌人的入侵,甚至攻克了北汉的一些领土,俘获甚多,官职也在不断提升,成为一名封疆大吏。
可以说,李筠有能力、有资历,同时,也很有脾气。除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上司郭威,他对以郭威义子身份登基的柴荣都不是很服气,更何况是“谋权篡位”的赵匡胤呢。
□
李筠掌管着北方五州军务,是抵御辽、北汉的坚固屏障,同时也是一股强大的、必须控制的地方军事力量。因此,赵匡胤登基后,立刻遣使去安抚李筠,并加封其为中书令,以示重用和拉拢。
那么,李筠面对赵匡胤的示好,是如何回答的呢——他用行动回答了,并且这个回答赵匡胤绝对不会满意。
当赵匡胤的使者来到李筠所在的潞州之时,后者本来直接想拒绝,但在身边各位谋臣的劝说之下,才勉强设宴招待。然而在酒宴之上,李筠直接取出郭威的画像挂在墙上,并放声大哭。这一幕,让赵匡胤派来的使者尴尬不已,而李筠的谋士们也吓出一身冷汗,他们知道,李筠是铁了心要和赵匡胤对着干。最后,谋士们只得以李筠醉酒胡言搪塞过去,这场酒席不欢而散。
虽然心里对赵匡胤有一百个不顺眼,但李筠知道单凭自己是没办法和宋朝抗衡的,于是他表面上臣服于宋,派自己的儿子李守节去当皇城使,实际上是让李守节去打探赵匡胤的虚实。赵匡胤识破了李筠的计划,敲打了李守节一番,让他劝劝自己的老爹,尽早认清局势。
李守节回去之后,如实告诉自己的父亲,但李筠却不以为然。在李筠心中,他的效忠对象永远只有周,而不是宋。
既然如此,那矛盾就只能上战场上解决了。
□
李筠此时敢和赵匡胤兵戎相见,是因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数日之前,他已经联系到了两个盟友——北汉皇帝刘钧,以及郭威的亲外甥、时任淮南军节度史的李重进。
有了援军,李筠便自认为做足了准备,他决定先发制人。在同年四月,李筠发告天下,指责赵匡胤的各项罪行,并派遣军队袭击泽州,将其一举攻下,杀死了刺史张福。
李筠坐拥“潞州”,此地位于位于太行山之上,可谓“居天下之肩脊,当河朔之咽喉”,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而泽州位于潞州之西,只要李筠的军队穿过此地,便可占据黄河上游,一举切断宋都汴梁的漕运之路。
然而,面对唾手可得的取胜之机,李筠驻军不前。原来他刚刚得到消息,北汉刘钧已经带兵从太原出发,于是他决定先和刘钧回合,在图进攻。
然而,就是在这十余天内,战局被彻底扭转。
□
赵匡胤收到了李筠起兵的消息,立刻做出了反应。他迅速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石守信和慕容延钊作为先锋,日夜奔袭,前往太行。而他自己则御驾亲征,带领主力紧随其后。
另一半,刘钧带领着北汉军队也抵达了。李筠亲自前去迎接,然而看到刘钧的军队,他顿时傻眼了。
只见北汉军队不足万人,且人马瘦弱,士气萎靡,根本上不得台面。李筠见此,心中十分后悔与北汉结盟。然而此时,刘钧却要求李筠以臣子之礼参见,且要封他为西平王,受北汉节制。
李筠真是哭笑不得,他本为光复后周政权而起事,作为后周的忠臣,他怎么会愿意臣服于世仇北汉?再说北汉军队如此寒酸,早知道谁还敢跟他们结盟?
于是双方又拉扯数日,最后,刘钧让步,他留下数千老弱兵力,以及一个指手画脚的监军给李筠,自己拂袖而归。
就在李筠和北汉胡扯羊皮的这几日,赵匡胤的军队已经翻过太行山,只扑泽州而来。
石守信和慕容延钊分兵两路,夹击李筠。在泽州高平(今山西晋城市高平),慕容延钊首战获胜,击败李筠的先头部队,斩获数千。紧接着,赵匡胤的大军和石守信会和,在泽州城以南大败李筠的三万主力,迫使李筠退守泽州。
赵匡胤亲自督战,围攻泽州,猛攻数日。眼看着城池将破,李筠苦苦等待李重进的援军而不见,最终自焚而亡。
其实,李筠做梦都想不到,他永远都不会等到李重进的援军了,因为李重进压根就没有出兵。
原来,李重进曾派手下一个名叫翟守珣的幕僚去找刘钧商议起兵事宜,但后者觉得二李起兵也无法抗衡赵匡胤,索性将主子给卖了,一溜烟去给赵匡胤报信去了。赵匡胤让翟守珣设法稳住李重进,待他收拾了李筠,在腾出手来对付李重进。
翟守珣回去之后,极言李筠不足谋事,让李重进按兵不动。李重进也犯了犹豫,没有出兵,坐看李筠亡于泽州城。
当赵匡胤攻下泽州之后,乘胜围攻李筠老巢潞州,驻守潞州的李筠之子李守贞只得开城投降。
看到久经沙场的李筠这么快就被赵匡胤收拾,南边的李重进仓促起兵反宋,最终因势单力薄,落得和李筠一样的下场,自焚而亡。
李筠反宋,这场在大宋王朝新生时期爆发的危机被迅速平定下去。鉴于地方军镇的力量难以控制,赵匡胤推行了“更戍法”,中央禁军到地方轮流驻守,地方将领也定时更换,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统治。
感谢阅读,撰稿不易,请关注我每日获取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