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知乎的一个严肃讨论的话题:“为什么在35岁面临裁员,包括但不限IT产业。”有几个观点,一个观点是说因为产业幼稚。比如互联网企业都是清一色的年轻面孔,这样的企业的职位是夕阳企业。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是而非。年轻就幼稚吗?并不见得。虽然不知道苹果手机的设计是来自年轻的团队还是来自成熟设计师的年轻心态,但可以知道时尚和科技永远是来自青春力量的支持。年轻人不大懂的不是社会而是资本。
产业幼稚最大的原因是可以快速上市变现,相关产业的创始人可以积累大量资产然后“出逃”海外。中国企业家估计总是害怕的,尤其是IT产业的资本家们是恐惧的。貌似程序员的工资高,但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大厂的程序员如果能担当,都是非常合格,甚至是半个科学家。很多博士的算法能力和编程水平是不如程序员的。为什么?35岁才从票友转行的戏子能比22岁就当戏子的人强吗?说到底85%的硕士、博士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找个高薪工作,或则逃避高薪的挑战。
看看硕士和博士的补助就知道了。所以考研是为了空降当领导的,只要在社会企业上制造“本科歧视”就可以。还有一个观点是现在符合条件的工程师很多,所以竞争导致35岁员工失业。我认为恰恰相反。今天看了清华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表。发现形式与政策这门课课时很多。但工作需要的WEB开发技术却没有学。不要觉得应用简单。要认为记忆最简单,法律学最简单。但计算机应用需要有全局观,需要逻辑,需要知道开发工具的历史渊源,还要讲好“中国”故事。
问题的关键时资本盲目的逃离,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寻找下一个电子对撞机。高科技几乎带不来就业和经济繁荣。但科学家在其中有无以伦比的道德保护。甚至比统治阶级政治家还安全。作为社会的一个生命体,人体机能到了35岁已经全面下降。中年人看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却往往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因为有房贷、家庭、疾病、再学习,再认识的羁绊。很多企业趁老员工不敢改变的时候强迫他们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无限期劳动合同的法律基础变成了一纸空文。
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企业家选择了资本运作,企业员工选择了随遇而安。这个看似平静的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员工是一位白领,他的失业就是家庭的沦落。几十年的房贷如何还,突如而来的疾病,孩子的培养父母的教育(如果有的话)是失业时代的三座沉重的大山。随政策漂浮不定千元失业金还不够抵偿每月需要缴纳的公共保险。出生在农村家庭的城市白领面对人生危机时有更大可能性存活。因为在农村,孩子总需要为父母养老送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