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确实不乏有这样的聪明绝顶之人。
即他压根就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可是他写出来的文章就像他去过很多次一样,身临其境,真实可信。
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压根就没有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而且当时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他不在岳阳,也不在家京城,那他正在哪里呢?
据史料记载,庆历四年春,也就是范仲淹写下著名的《岳阳楼记》时,他正被朝廷贬往在南邓州 任知州。
此时因北宋当时著名的“泾州公案”而被朝廷扣上滥用公款的罪名的滕子京也被贬到岳州,就是巴陵郡做知州。
到此我们也只是看到,范仲淹和滕子京都是被贬之人。
那么巴陵郡的郡守,岳州的知州的滕子京为何会邀请和他一样被贬到今天河南邓州的范仲淹来写这篇文章呢?
原来这里面有一个交情在里面。
30年前,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科进士。滕子京到任巴陵后,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两年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到任第二年,他重修了岳阳楼。
岳阳楼原是三国时期东吴国将军鲁肃所建的阅兵楼。
唐代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加以修复,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白居易等众多文人都曾登临题咏。
到宋代时滕子京来到巴陵郡时,岳阳楼已经已破旧不堪。
岳阳楼重新修好后,滕子京联想到岳阳楼的沧桑历史和自己的宦海沉浮,“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心情悲怆激烈。
在方志里保留了滕子京为求《岳阳楼记》而写给范仲淹的信—《求记书》。
信中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滕子京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
其中有一段很关键的话:“谨以《洞庭秋晩图》一本随书贽献,渉毫之际,或有所助。”这幅历史上最早描绘岳阳楼的画卷,因此诞生。
范仲淹端详着画。他一会儿看看楼,一会儿看看水,他的视线仿佛穿透纸幅,从一个有限的视域里,看到了洞庭湖的浩浩荡荡,看到了水的无际无涯。整张画卷充满了透彻的潮湿气息。他的视线也从有限抵达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