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某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80、90后已经成为当的跳槽主力军,总结下应该是几个原因,就是钱给少了,干得不开心,团队有问题,工作压力太大等等。问题是有的人是越跳越高,而有些人却走到职场的十字路口,很多问题总是如影随形,怎么也摆脱不了。
对于职场上究竟是走还是留的问题,有太多太多的人在此百般挣扎,却从未找到与众不同的答案,更不用说这个一定正确的答案和方法gei大家学习。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跳槽绝对不是万能的选择,职场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不开心就一意孤行贸然跳槽,以下问题不是跳槽能解决的了的,估计很多人躺枪。
1、能力
跳槽之后,你还是你,并不能代表你成为多厉害的角色。你原本是谁,依然还是谁,你没有变,只是市场的出价变了。跳槽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实际能力,跳槽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工作心态,即使加薪给你带来了幸福感,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
跳槽的风险很大,随着跳槽次数的增多,心态会越来越沉不下去,表现形式为短期内急于想做好一件事儿,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无法很好地在某个领域内深耕并长久的挖掘出行业内非表面的资源和规则。
2、逃避
在远古时代,逃避是人类躲避猛兽袭击获得生存的最好选择。如今,在职场上,很多人承袭了祖先的逃避基因,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深呼一口气,看看躲到哪里安全。面对尖锐的问题,很多人选择跳槽。遗憾的是,问题还是会不断的跟来,只会越来越多,便会很快养成抱怨的能力。
如果你希望通过跳槽来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记住,跳槽,不是逃避问题的终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人人都会逃避,但只有勇敢面对问题,培养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技巧,才会成就职场的前途和自己的梦想。永远记住,遇事,该换的不是环境,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心境。
3、眼光
总是将目光局限在眼前和自己视野所及的地方,却看不到市场格局、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很多时候站在本位角度看不懂的问题,如果将眼界放在更高的角度其实并不难理解,试着去理解领导的用意和公司策略调整的根本原因。很多人的职场天花板就体现在这个方面,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做好一件事不意味着能够管理更大的体系,很多时候公司并不缺乏好的战术执行者,反之它们最缺的是具备战略视野的管理者。
而眼光的远见,永远不是跳槽能解决的问题,当职业发展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停滞不前的原因往往都是因此导致的。一个人连自己的眼光和上升力都不能保证的人,怎么可能会带领团队踏平挫折,战胜困难,迎接未来的挑战!一个人在公司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想跳槽,新公司一样有他解决不了的事情!长此以往最终就会变成怨妇!无法成长,只能一直原地踏步。
4、反思
我们时常和听到很多同事对团队有这样那样的抱怨,觉得哪个谁谁谁这里不行哪里不行,张三这不对哪有问题,却很少反思听到的话语,这是职场最容易犯的糊涂,正所谓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永远是自己满怀抱负不得志,别人永远是小人得志关系户,这件事如果交给我怎么样怎么样,却无法看清自己的命门。不懂得换位思考,就永远无法真正看待差距。这种问题越严重,往往就越希望用跳槽来解决,这个正好又是跳槽无法解决的。
看清自己,推己及人。是职场新人向成熟蜕变的必要过程。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很多混迹在职场多年却依然一事无成的人,还是不懂这个道理。
5、团队
跳槽,无法改变你在团队中的地位。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没有勇于承担责任的雄心和精耕细作向上的实力,即使换了新的团队,去到新的团队,仍然无法改变你是个追随者而不是核心领导者的地位。就算是换了团队和环境,也要花力气适应所有的规章制度。不是说作为新人会有多幸苦多艰难,而是要去融入当前的工作环境,适应当下的工作氛围。
另一方面就是磨合缓冲期,重新建立默契,取张补短,发挥整个团队的最大灵活性,保证团队的运作性,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爷绝非三下五除二就能轻易解决的。
6、社交
大部分的社交活动都是建立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的,世界上总有不喜欢你的人,也有你不喜欢的人。无论跳槽到哪里,都需要与同事交际,跟上司交流,跟部门对接。人际关系不好,会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是跳槽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得罪了所有同事,仍旧坚持自我,以为可以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世界其实很小,换一个地方之后,你只会发现,很快又需要再换下一个地方了!
人际关系矛盾,大多是因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不当引起的,与人相处,总会有一些矛盾无法避免的,如果一味采取跳槽这种回避矛盾的做法,治标不治本,问题依然存在。如果遇到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工作氛围,最好不要总是置身事外,漠不关心,但也不要兴风作浪,勾心斗角,应当尽快融入团队,成为团队中的重要一员。使人脉储蓄存折的数额不断递增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功劳与荣耀归于团队的伙伴。
知道自己的目标和需求,有时候吃点小亏也不用太计较。如果仅仅因为人际关系复杂就跳槽而不是提升自己的QT去化解面对问题,这势必会成为你今后职场上搬也搬不动的绊脚石。更何况这个跳槽理由领新公司都反感的是抱怨旧东家和上司的种种不是。
留一个问题给大家,对本行业的知识掌握透了吗?是否对工作方面的知识盲区进行扫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