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教·测”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
1.构建“学·教·测”课堂教学模式是深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想真正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一个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载体,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 构建“学·教·测”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使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的需要。在改革前绝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片面强化教师的教,搞“题海战术”,而忽略学生的学,认为只要讲到了,学生自然就学会了,教师成了课堂教学完全的主宰,而学生则成了容器,教师教多少,学生吃多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 构建“学·教·测”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反馈、课后补救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认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反馈、自我完善、自我补救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4.构建“学·教·测”课堂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的需要。学校的发展也已经步入了一个高原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孩子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更牢固的基础和更良好的习惯升入上级学校继续深造,是家长和社会对我们的期盼。
二、“学·教·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1.“学”即是学生的自学,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导学提纲”进行自学预习,能自己独立完成的内容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小组内进行交流研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留作教师课上进行点拨。
2.“教”即是点拨释疑。这个环节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释疑,也就是精讲的环节,教师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中考考点、知识的衔接点和未来学习的基础点进行精要的讲解。在这个环节,也可以学生教学生,互相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测”即是检测反馈。我们称之为“一课一测”,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中考的考点,设计好学生的一课一测题,在下课前必须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测试卷可以采取教师评阅或教师讲解、学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在自习课上,必须把“一课一测”中做错的题整理在本学科的《纠错本》上,然后教师再对《纠错本》进行评阅。这样就保证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因为每节课都要进行检测,如果上课溜号,一课一测肯定得不到高分,如果上课精力集中,当堂的一课一测肯定得高分,这样就实现了及时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的紧密衔接,保证了“堂堂清”。
三、“学·教·测”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学·教·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自学检测→精讲释疑→练习巩固→一课一测四个环节。
自学检测:依据“导学提纲”检查反馈预习情况,检查办法是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教师要提出预习要求或思考题,即预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都要明确,让学生把握自学中的重难点。明确要求后,学生带着任务开始有目的性的自学,这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10分钟左右。此时教师要随时了解反馈学生的“学情”,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共性疑难问题。教师在巡查指导中及时掌握学生完成导学任务情况,以便实施下一个环节。
精讲释疑:经过预习检查或指导自学后,课堂教学进入了教师精讲环节。时间15分钟左右,而且其间还要完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要随时掌握三层学生的学习动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讲”的内容:要讲透学生预习或自学后不懂或不掌握的知识,要讲透重点、难点、中考考点,要讲透知识内部的联系与规律,要讲透学习方法,要讲透易错易混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还要明确“讲”的方法:恰当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有效手段,使精讲过程更精练,更准确。
练习巩固:围绕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和中考考点,精心编制课堂练习题。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时间5分钟左右。这一环节,也可以在“讲”的过程中开展,边讲边练,或者边练边讲。
一课一测:这一环节10分钟左右。根据上、中、下三层学生的实际,分别设计出每节课的验收自测题,验收题要在备课时就设计好,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层次性,难度要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促进优生发展。
四、“学·教·测”教学模式的实施保证:
1.思想保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首先从给领导、教师“洗脑”开始,为此,我们每学期在期初备课时给教师做专题报告,主要讲新课改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让教师产生危机意识。同时选派领导、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让教师自己观看外面形势的发展变化,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不改不行。
2.组织保证。任何一项改革的确立、实施、推进,都离不开决策者的决心和态度,离不开决策者的投入、资金和保障,校长是改革的关键。校长对这项改革,态度坚决,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保障到位,舍得花钱,因此得到了我们主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积极响应,全力推进。
3.前提保证。“学·教·测”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提关键是教师的备课,为此我们构建了四级备课载体:
专家引领备课:主要是备新形势、新理念、新思维。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分学科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基础理论、教学案例、课程资源、评价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集体研讨备课:备单元知识提纲,形成单元“知识能力树”,并分解到各课时。此环节由备课组长组织,由学科教师集体研讨,要理清各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中考考点;同时还要备单元练习题,逐步建立校本单元验收题库。
4.机制保证。一是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十条评价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上课:认真落实课堂常规,无漏课、私自串课现象,不得出现学生课堂趴桌子睡觉现象。
(2)教学目标:(包括作业)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占三分之一比例。
(4)学生行为: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讲授新课:教师讲授新课不得超过20分钟,提倡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6)教法与学法使用:恰当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法,学法指导恰到好处,学生知识掌握准确。
(7)教学秩序:学生课上违纪,要求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秒,避免矛盾激化,不能因此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8)课堂测评: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下课前10分钟左右,要进行一堂一测一评一纠。学生自测自评、互测互评或教师批改后,将错题整理在各学科的《纠错本》上,教师对《纠错本》要进行评阅。
(9)课后反思: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段话(成功或失败之处)。
二是建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机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是关键,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立足校本实际,开展了“练一绝、过三关、讲两课”活动。
练一绝:就是在全员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开展每人练一项教学绝活活动,并在学期末进行集中汇报展示和表彰奖励,多人在吉林市和舒兰市“每人一绝”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奖。通过“练一绝”活动,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让教师手上有绝活,心中有自信,授业有自豪。
过三关:就是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开展过课标考纲关、过教材教法关、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关活动。课标考纲关在期初和期末各进行一次。教材教法关在期中考试后集中分学科进行,测试内容由学校分学科统一下发书籍和学习资料,验收就从下发的内容中出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关,采取设计《电子教案》和汇报课各占50%的方式进行验收。这“三关”不脱离教师的日常教学,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愿意接受。
讲两课:就是任课教师每学期要分别展示自己的常规教学课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每学期从第二周开始进行常规课展示,从第七周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展示。每轮结束后都要分学科进行总结与表彰奖励。常规课和信息技术整合课,学校要全程录像,然后把录像传给每个任课教师,由教师自己反复观看,反复研讨,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很多老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反复观看,有的甚至多达十几遍,有的老师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怎么存在这么多问题。
五、“学·教·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1.教师们善教了。由于课堂教学环节和各个环节时间的限制,特别是“一课一测”的强制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压缩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必须要讲关键点、重难点和考点,要想把这些讲清讲透,必须要把功夫下在课前的备课环节,备不好课,就肯定上不好课,课堂检测的效果就一定不会好。所以该教什么、该讲什么,教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2.学生们会学了。《导学提纲》不仅有知识的要求,而且有参考资料的指引,有学法辅导,学生们按照《导学提纲》不仅可以完成知识的自学,而且可以养成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长时间的课前和课上自学,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形成了自己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虽然我们开展了“学·教·测”课堂教学模式一系列实践探索,但很多工作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如导学提纲设计、教师精讲、一课一测题设计以及辅导学生如何分层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各界同仁给我们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