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光
又是一年教师节。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教师节略显平淡。因为离开讲台好几年了,也就没有了学生和家长的祝福短信;因为习总的反腐倡廉,也就没有了往年的教师节单位礼品。
早晨起来,打开手机,看到了两则有关老师的报道:
头条:习总北师大谈教育——去中国化很悲哀。
第二条:中国和世界各国相比,老师受尊重程度较高;相反的是,中国教师待遇在全球倒数。统计数字称中国教师平均年收入为近四万元。单就此数字而言,我从教二十年,还远未达到平均数。
看到这些,总感觉有些话想说说。
但是,当真的要下笔去写的时候,我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有太多想说而不能说的话。
我个人的教育经历很全面。95年师范毕业,踏上工作岗位。2000年前担任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后除继续担任语文教师外,还兼学校管理工作。现在又调到我县教体局工作。工作经历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我不想空谈口号,我只想说说基层教育面临的现状。
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县城人满为患,最少的班级60多人,最多的可以达到90人。我教过的最多的班级人数是一百零几人。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农村薄弱学校生源极度匮乏,我见过的最少的班只有两个学生。看到教师站在台上尽自己的职责时,我的心中更多的是酸楚。每年寒暑假我最怕接电话,很多是亲朋好友找我从农村转学到县城学校的。乡下的校长们,开学最怕的就是学生又走了几个。国家提倡教育均衡发展,而在现实中,教育的不均衡却愈演愈烈。
教师素质急待提高:我们县从2000年以后,因为教师队伍超编,没有进过教师。(除特岗教师以外)我们虽然超编,不缺教师,但是我们缺真正可以教课的好老师,我们急需补充新鲜血液。我到一个乡村小学调研时发现,一所学校十几名教师,真正的师范毕业生没有一个。超过50岁的教师占了大多数。其中有一名30多岁的女教师,在这所学校比较年轻了,一看任课表,担的却是自然、品德这些课,我问她,这些老将们还在担任语文数学,你这么年轻怎么教这些小科。她脸红无语,校长偷偷告诉我,这位教师知识层次太低,不能教课。悲哀啊!
教师工作干劲下降:我很怀念我上学的日子,那时的老师很少批评,教师很少嘲讽。现在呢,指责批评多,关爱帮助少。教师们失去了内心的平和,变得功利、浮躁。当然,这是中国处于社会发展变革特殊时期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现象。校园不再纯洁,教师工资虽一再说提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收入却并不如人意。很多人也就不愿再固守清贫,在应付教师工作的同时,身兼它职,这种情况甚至成为了一种风尚。做保险的、开饭店的、跑教辅的、卖手机的、当律师的……今年,我参与调查了两起案件,一个是一所小学校男教师由其妻子顶替上岗。一个是一个乡镇女教师因为互相推销(甚至有传销的嫌疑)东西而发生金钱纠纷。在处理案件的同时,我更多的在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育怎么了?教师们怎么了?出现这些问题的责任在哪?
……
这种情况怎样才可以改变?什么时候才可以改变?在《中原崛起 教育为基》一文中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真正的实效有多少呢?
其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是义务教育的有益的补充。但是,在更多的基层,社会力量办学监管力度却是不够。像我们县城有私立的小学几十所,不过,可以上规模的却不多。学生的吃住条件差,师资也不能得到保证。很多私立学校现状是学生流失多,新生多,靠每年每期前的宣传来招生。很难有固有的生源。
其二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管”“办”分离。让学校真正有办学的自主权。不过,这一点真正做到却依然是太难。我在学校当老师时最郁闷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现实的不相容(素质教育与应试体制的不相容)。我在学校当领导时最郁闷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现实的不相容(办一所教师轻松、学生幸福的学校与上级要求的不一致)。到了局里最郁闷的事情依然是——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现实的不相容(想为教育做点什么与社会现实的不一致)。什么时候可以让教育家办教育,让有教育理想的人当校长呢?
其三是提高教育待遇。在焦作休假培训回来的火车上,我附近都是回来收秋的农民工,我老家在农村,现在我还有自己耕种的土地。所以和他们就谈得来。谈今年的收成,谈玉米的价格。谈到收入,一个老农说,他是干出力的活,每天最少也可以有100元的收入。另一个年轻的说,他是贴地砖的每天可以有二三百元的收入。听到这里,我暗自汗颜。我十年寒窗,工作十五年,也算教育界精英,每月收入1800多元。这就是重视教育吗?我一个侄女,不到20岁,初中不毕业,外出打工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新的读书无用论,新的脑体倒挂啊!
……
中原崛起,教育为基;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希望这句话不会成为一句口号,不会成为一句空谈!
写在2014年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