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湿热的、令人郁闷的闰六月将过,一场夏日的高温恋情,仿佛暑热感冒来势汹汹,但一瓶霍香正气水便搞定结束了,徒留一颗更加千疮百孔的心,在暗夜中独自忧伤,寻找可以容身容心的怀抱……
误打误撞进东方持国天王大殿,遇到那大殿中沉静的古琴,优雅自若,恬淡隽永,想弹却是不敢弹,仿佛有敬畏心,又恐这世俗的手,奏不出清远的乐音与这大殿相配,但心又不甘,伸手去抚那琴身,魔力般,不想离去,古琴无言,天王注视,这尘世的人,该如何隐藏,隐藏一颗浮躁不安,孤单飘零,流离失所,伤痕累累,层层包裹的内心……
有风吹过,古琴悠远,仿佛天籁,醍醐灌顶,似听仙乐,拭去浮躁,抚慰孤单,爱的拥抱,熨帖灵魂,打开层层包裹,还原初心……
古琴幻化成俊美的僧侣,端坐于大殿蒲团之上,凝神静气,聚神打坐,念经诵文,仿佛出世,这尘世的心啊,却偏偏去惊扰,使出温柔乡,美人计,这热情的拥抱,这芬芳的体味,这耳边的呢喃之语,这红唇的亲吻,这眼眸的流光……这一切美妙,却被这不解风情的僧侣,挥挥衣袖,一扫而光,一了百了,留个白茫茫大地静悄悄,清亮亮……
这欲望的心啊,不甘心,犹有恨,便使出野蛮力,精怪招,这孩童般的天真,这无邪的活泼灵动,这泼墨的烟雨画作,这忧伤的晶莹眼泪,这痛彻的心灵对话……这一切忧伤,却被这镇静自若的僧侣,又挥挥衣袖,烟消云散,遁入无形,还回个四大皆空,七情湮灭,六欲俱散的空灵世界,静谧,美好,轻盈……
这尘世的一颗心,原本逃不开这爱的枷锁,料定这僧侣终敌不过美色,纯情,温暖,如玉和空灵的情感;这尘世的一颗心,想亲吻僧侣圣洁的灵魂,想独占僧侣宽阔的胸膛;这尘世的一颗心,去哀求哭闹,安静等待,撒娇侍宠,却像个小丑般失颜,完全落败,羞愧不已。这僧侣果然出众,敌得过这万千温柔和古灵精怪,也敌得过威逼利诱和楚楚可怜,死缠烂打,僧侣终不可动摇,无可撼动。
这落败的心啊,才是服了这僧侣的人品,人格,境界,才是敬佩了这僧侣的精神和灵魂,并受其点化开悟,逐渐要舍去这世俗的情爱,但终不愿放弃,却将一清凉之吻,印在僧侣的额前,尘世的心做最后的挣扎和努力,却是被静默打坐的僧侣,无言拒于千里之外。
但这尘世的一颗心,仿佛又感受到了更广博的爱,弥漫不散,却终执迷不悟,依依不舍离去,欲返回俗世,在出得大殿之门的刹那,僧侣却是赐给这尘世的一颗心,一个人,一个温暖,恒久,不变的拥抱,盛得下这世俗之心所有的忧伤和苦痛,酸楚苦涩,大海般的眼泪,不堪的过往,烦闷的当下,未知的将来……
僧侣无形,古琴依旧,这尘世的一颗心为得这拥抱,为得这温暖,便不再远走,流浪和飘零……
愿一世就在此天王大殿修行,与古琴相向,受佛引导,他日奔赴天国,怀菩提心,听如来音……
这古琴,便是神奇法器,流淌出高山流水之音韵,此音只应天上有……
知识链接: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地,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居须弥山琉璃地,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居须弥山白银地,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多识,以福德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水晶地。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
知识链接: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笙”;《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言,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也称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总称文武七弦琴。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等。一些古指法如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只在极少数曲中仍被使用,但是较晚期(如清朝)的曲目中因有简化写法而几乎不用了,甚至右手无名指的打、摘也几乎不存在,改用了中指的勾、剔,这势必影响了古琴音色的发挥。
十大古琴名曲
1.广陵散,2.高山流水唐后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3.平沙落雁4.酒狂5.关山月6.潇湘水云7.阳关三叠8.梅花三弄9.胡笳十八拍10.幽兰11.忆故人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其实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这也是为什么古琴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
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