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来看农村儿童教育 孟凡军老师
关键词:《周易》、国学、《红楼梦》、农村儿童教育
重点句:
1.现如今,在中国大陆已经看不到一点中国人的影子。
2.要毁灭一个民族,必先毁灭其文化。
3.只有在中国最偏远、贫瘠的地方,中国的传统文化尚且还有希望。
4.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5.唯《周易》,能够把不同地区的信仰联系起来。
在我老家的书柜里,也放了一本《周易》,那是爷爷当老师的时候常常会翻的一本书。然而,我是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了。倘若可以假设,我想,他应该是如孟老师一样,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并且治学严谨的吧!他应该也是如此这般的钟意国学的,我肯定。他的二胡还放在奶奶的卧室,他写的对联还留在祠堂,他教过的学生大都还会来给年礼,他们都能谈天说地,并且洋溢着知识分子的谦虚……
我是看到过正宗的中国人的。他们大都拿着不高的工资,自食其力在田野。花前月下的时候,常常能够聊聊过去的老故事,逢年过节,热热闹闹地穿上大红袄子,时不时也为乡亲父老择良辰吉日,小孩子们会糊灯笼、做风筝,乡音四起,处处不一……
后来,我外出求学,说起了普通话,穿起了T-shirt,弹起来了吉他……却开始听不懂家乡话,看不惯老人家的制衣,让爷爷的二胡蒙了一层灰,花前月下,自顾自地玩起了pad。奶奶要是说我"一副城里人打”我总会不假思索地说“是您没跟上时代。”
那新时代的到来是否要以传统文化的消失为代价吗?答案是肯定不是。可悲的,我们竟成了始作俑者,促成了传统文化日复一日的衰落。
那么,还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应梁启超先生一句话,中国之今日全在少年。尤其是农村那还未完全受现代科技文化浸润的少年。孟老师借着《红楼梦》(以前曾听过一句话,男不读《三国》,女不读《红楼》,想必也是这卦象之说总令人觉得命运之不可违,着实悲观)“女娲补天”、“真士隐、假儒存”、“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等等有趣的说卦,不禁引人遐想:既然卦象说万物,儿童教育必也受其用。“三岁老大,七岁看老。”按《周易》之说,则是说明了儿童的家庭教育的重要他人:爸爸(大)和爷爷(老)。妈妈自是不用说的,孕育之恩。固这三人要都是品行贤德之人,其乐融融,孩子的教育天成。但,若是有所缺失了呢?反之,则大多结局悲惨。那么,我思考到另外一个问题:要是孩子的家庭缺失了成员呢?
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本能的想到了留守儿童,甚至是孤儿。为此,我特地询问了孟老师,得到的答案便是:总有人可以替代的。好比我们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关怀这些学生。卦也是会随着人的成长而变化的,我们可以引导、鼓励并告诉他们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此可见,国学的传承发扬之重担,也压在了你们这一群年轻老师身上了。”国学可以引人向上向善,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特意又请老师给我算了一卦,如下:
我也并不知自己的未来是否会有这么多美好和机遇,但我知道。卦可信,不可尽信。我也希望,孩子们的未来不用这样简单的卦象来决定。始终应该相信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有意义的事情,一定会带来有意义的结果。最后,借用《晴雪夜》中的一句话来结个尾: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