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沈氏夫夫。很可爱很随和的两个人。
英语课的班主任告诉我说,只有你付出了自己所不想付出的,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忽然感觉这句话好对。直播镜头下的沈氏夫夫干净,光鲜,靓丽。他们的爱情神话打动了多少男男女女,给了人们敢爱的勇气。现在的他们,无论是什么时间地点,什么样的场合,有意无意的总是在撒糖,那种甜蜜早已刻在骨子里,融入血肉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看着他们,那里的世界是亮的,是温暖的,柔和的,即使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但他们从不忸怩做作,他们敢于承认自己与大多数的不同。他们活得很潇洒。才子与才子的结合,高智商的学霸,聪明的头脑,强大而惊人的背景让他们成为很多少男少女心中的幻想。在如今金光灿烂的幸福之前,是什么样的狂风暴雨呢?那段日子是混乱的,是黑暗的,是把五脏六腑搅在一起却无法呐喊的,没有人知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又是再怎样相携相依从痛苦中走出来迎向光明的。因为曾经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疼痛,所以他们的幸福才会那么耀眼,他们对彼此的生日祝福才会让所有人觉得是那么真挚。那些情话,清纯干净,直白而又动人。相爱,分离,无奈,悲苦。经历了自己所不想经历的痛苦,承担了大多数人无法忍受的精神压力,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才会有现在啊。
求而不得,那事物时美好的,同时,也是付出的不够。人们往往不会吝惜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但很难去做自己极其不想做的事情,极其排斥的事情。很久很久之前,看士兵突击的时候,除了“年少轻狂,幸福时光”,我记住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到' ”。
我们形容一个人,有的时候会说这个人说一不二,这个人很值得依赖,他能够说到做到。正因为说到做到很难,所以它才会成为我们对一个人的描述,才会成为一个人的“特质”。如果任何人都能做到说到做到这一点,我们又怎么会这么形容一个人呢。
很多人都说我很理性,会思考很多,口才很好。什么事情我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我笑笑:是啊,我有的时候很会说,但是“说”,谁不会啊,比如很多事情凑到一起同时发生的时候,谁都会说你要分清轻重缓急,先做重要的,着急的;比如一件事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意外让你无法抉择的时候,谁都会说你要明白自己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要跟着内心走;比如在你失意失利的时候,谁都会说没有关系,人生哪能事事顺利,这都是成长所必须的阶段,整理好心情爬起来总有一天会成功。。。。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再理性的人也会陷入自己的世界无法冷静理性地去思考解决办法,这也是人类所拥有的感情的魅力所在。每次遇到问题,都是千篇一律可以套模板的安慰,自己也都懂,甚至是能说出来,告诉自己,可是问题在于,没有哪次是能做到的。尽管最后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个一结果,所有的事情都会被解决,因为时间总是在流逝,每件事情结束的时刻都会到来,但在问题解决的那一刻之前,我们都是纠结的,犹豫的,甚至是痛苦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有惰性,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人多,开始喜欢大红色,喜欢清静。周围的人说这是一个人渐渐老去的表现。也许吧。有朋友跟我一样,越来越不活跃了。我们都习惯了沉默,习惯了不去争辩,哪怕我们所遇到的观点是错的,同伴们可能会因为他们的错误的观念和一意孤行而撞得头破血流,而我们也只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过后告诉他他错了然后静静呆在一边去。我们不在与别人争辩,我们接受他们有其他与自己不同个的,或者错误的观点,也接受他们对我们的不以为然。我们相信,时间会告诉他们一切,正确与否,终有一天大家都会知道。久而久之,我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被束缚的自由终于说,我是不自由的。于是我告诉自己,这是你喜欢做的,你应该去做;这是你应该做的,你必须去做;这是你必须去做的,你喜欢去做。终于人生就像程式化的流程,生活变得像计划表一样无趣。年轻的时候渴望自由,认为就算是带着枷锁跳舞也要跳得漂亮。现在觉得,带着枷锁跳舞很累,该干嘛干嘛去吧。以前总是会幻想未来,看了某本小说或者某部电影电视剧就会幻想自己是其中的主角或者自己幻想自己是自己的故事里的主角,与各种各样的人展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感情。而现在已经习惯,看这些东西看的是别人的生活,终究还是与自己无关。合上书本,关掉屏幕,终究还是会回归现实,那些虚构的不切实际的东西离自己太过遥远,渐渐地也就是看个热闹,再也不去幻想了。于是想象力就被限制住了。
小的时候,大概在小学就学过的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人总是趋利避害的。我们都会自动寻找一个当下所能达到的最安逸的状态。一旦没有了一些外在条件的约束,我们就开始了一段被称作是“堕落”的状态。当然不同的人对“堕落”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一个每天五点钟起床一天工作学习15个小时的人来说,可能七点钟起床一天工作10个小时就是堕落,当然这跟自我要求的高低和衡量标准有关;但对于那些一天只工作六个小时的人来说,工作八个小时就算是破天荒的勤奋了。这种“堕落”的状态可能会是我们人生当中放松的一个阶段,是为之后的爆发养精蓄锐,也有可能成为一蹶不振的根源,从此没落了一颗即将会升起的耀眼新星。这种趋利避害的惰性就是我们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害怕失去的东西不敢付出的表现。害怕痛苦,想要随心所欲地生活,可是,如果父母没有给你足够的可以挥霍人生的资本,那么你还得老老实实去奋斗,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必须要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变成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做到比大多数人优秀,这样你才可以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经历过痛苦,幸福才会发光,显得弥足珍贵。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看不到世界的样子,看不到自己的样子,看不见别人的样子,久而久之,与社会人脱节,你便成了画外音。
或许吧。
我想要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就必须付出自己所不想给出去的东西。比如每天早晨的懒觉,晚上睡前的电视剧,以及白日里面对一对工作和学习的出神。我会试着去享受痛苦,享受痛苦的过程,不去日日期待后来的绚丽夺目,一步一步按照人生的日程表,在正确的阶段做恰当的事情,忽然有一天就会发现,我已经成为我所期待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