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第一章,它讲的是帮助孩子如何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作者阿黛尔 •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 •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
第一章举了许多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以及换位思考的题目,让你更加懂的孩子的感受。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面对情绪,其实,对成人也可以用。写篇文章总结下核心要点:
策略一:全神贯注的倾听
当孩子在给你讲事情的时候,放下手边的事情,眼睛看着他,认真的听他说的事情。这样做孩子可以容易的表达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可以和我们的感情有所了解,认为我们懂他。但是,对于一些琐事,如孩子说:“我今天考试考了98分”,用同样的口气回应他:“98分,你一定很开心吧”就可以了。
策略二:用“哦…”“这样子啊…”“嗯…”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孩子在对你讲他们遇到的麻烦事时,以关心的态度,用简单的话"嗯…"“哦…”"这样子啊…"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情况下,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反之,当我们用建议,指责,提问来回应孩子的时候,孩子可能无法整理自己的思路和用乐观的态度思考问题,还会陷入焦虑中。
策略三: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态度
当孩子遇到伤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说:“有什么好伤心的啊”或者"多大点事"或者“就知道哭,不准哭,没事”。结果,发现孩子的情绪更加的糟糕,也让不少家长心烦。其实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如“你一定很伤心吧”“你一定很失望吧”等,多说说会让孩子的心里得到安慰,也感到被理解的感觉。孩子也会在采取些积极的行为,让自己开心起来。有些人担心,那万一说错感受了,怎么办。没事,孩子会给你纠正他们的感受的。
策略四: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
大家常常会在超市或饭店,看到孩子会哭着闹着要买什么东西或者要吃什么东西,不给就不走,特别令人头疼。买吧,不值得;不买,到处都是人看着,很尴尬。但是如果用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愿望,孩子也会变得通情达理起来。有时候,孩子对一种事物的渴望心情得到理解,他也就能更好的接受现实。如孩子想要一个望远镜,爸爸则告诉他,如果有钱的话,会给你买最最好的望远镜,让你观星象。孩子就会理解,从而转移方向做其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