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馨/文,选自《炎黄纵横》2016年12月刊,黄秀聪/图
龙海市港尾镇城外村城内社,入选福建省级新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城内社在当地叫做“浦西城堡”。
为了让宋赵皇族的血脉进一步繁衍生息,黄氏族人于浦西建起一个城堡,即浦西城堡。准确地说,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浦西黄氏第十一世黄深魏率族人所建。
浦西城堡位于龙海市港尾镇北部,东面是气势雄伟的南太武山,西面是绵延起伏的群山,北面是海拔近300米的狮山,南面是浦西溪与莲池河。城堡靠山临海,且茂林环绕,位置隐秘。这座城堡总占地面积15740平方米,周长450米,从城基到石门上全用条石、块石、片石砌成。墙厚3米,高2.5至3.5米,宽1.3至1.6米,城墙上有女墙、跑马道、垛口、炮眼(部分尚存)。
城堡开设四石拱门,东西门和南北门处在一对交叉直线的端点。南门与西门交界处配套一个水门(废残基尚存),城堡内墙开凿有六个七级石梯,四个石拱门上各建“谯楼”,离东西门不远开挖两个水井(相传井水是从狮山上花岗岩石石缝中流出的地下泉水,经林中山涧流注入井中的)。这两口水井供城内居民饮用)。一句话,城堡由浦西城堡、狮山小围城、古民居群三部分组成。
狮山小围城,在浦西城堡北部海拔286米的山上,隔海与海门、厦门、金门相望,占地面积5388平方米,建筑四个石门,城墙高3米,宽2.5米,山高坡陡,是眺望远方敌情的瞭望台。
当时,围城内有火炮弓箭、粮食、水源等,并建有石头房子,“居无风雨霜雹之苦,藏于台无恐胆自壮。”如今,围城内还有练兵场、瞭望台及“百株百年树龄”的榕、楠、柯、杉树等。相传1290年浦西黄氏始祖黄天从及子黄材曾陪郡王赵若和登狮山,游览狮山风光并为景点命名题字,今留有“击鼓石”、“黄赵情”、“仙人洞”、“仙人掌”等文物古迹。显然,狮山小围城是作为古城的二道防线。据记载:在明嘉靖年间,城堡曾四次利用易守难攻的优势击退倭寇进攻而无损一人。坚固的城堡有效地保护了城内居民。
浦西城堡内是一色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15366平方米。建筑群被5条主巷与5条副巷分划开。其中主巷2条、东西向长109米,宽10米,南北向长135米,宽2米,各配一个10米宽的砖埕。建筑模式为梯型式,由低到高,层层上升。总建126座375间,其中坐北向南75座225间,坐东向西25座75间,坐西向东25座75间,东西坐向相对称,建筑造型为闽南风格,大部分为“燕尾”双翘脊,其余“马鞍型”屋脊,建筑材料以石头为主,巷道平坦整齐,主副巷人行基道全用小条石、片石、蛋石、泥土结合铺垫而成。
城堡建成后,城内居民一色姓黄,约有五六百人。后来因倭寇、贼匪入侵,外社族民也陆续避入城堡,人口逐步增加,鼎盛时期拥有上千人。现在,不少古民居内还保存石磨、石舂臼、石猪槽、土砻、水车、风柜、飞石狮球、棕蓑等古物与古迹。
据《赵氏族谱》记载,赵氏原来“匿赵为黄”,直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赵若和后裔才复了原姓,重见了天日。
备注:
1.漳州三堡:即浦西城堡(龙海市级文保单位)、赵家堡(国家级文保单位)、诒安堡(国家级文保单位),三堡为姐妹堡。
浦西城堡是明嘉靖(1561年)浦西黄氏开基祖黄天从第十一代孙黄深魏作为“防倭寇入侵,保族氏安全”为目的,率族氏而建。
赵家堡是赵宋皇族后裔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造,并世代聚居的城堡。
诒安堡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黄性震捐献历年积蓄傣银所建。
2.提起浦西城堡,还得从南宋末年说起。当时,元军攻陷杭州(南宋都城),世姻帝族的黄天从与黄材父子,随宋皇室离开杭州,几经周折,流亡到广东新会崖山港,集结千余艘战船,以舟抗元。宋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集结兵力攻克崖山港,大败宋军。宋将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投海殉国。危亡之际,黄天从与黄材父子向杨太后许下诺言,保护闽冲郡王赵若和,并答应用全族的生命维系赵氏一脉香火。受杨太后托孤,黄天从父子与张世杰、许达甫等宋臣分乘16艘战船保护郡王赵若和,冲出重围。不久,与丞相陈宜中的船队相遇,他们“共同商议,前往福州,以图复宋基业”。然而,事与愿违,途中遇到飓风,战船被刮沉12艘,张世杰当场殉难。侥幸余下的4艘船,载着闽冲郡王赵若和及黄天从父子等,漂泊到漳浦县仁安乡沙澳里浯屿岛附近(今龙海市港尾镇浯屿村),随后在浦东、银坑登岸。登岸后,黄天从父子择地而居,匿赵为黄。黄氏繁衍到了第五代。由于人口渐多,黄氏后人又向西越一岭拓地隐居,称新地为“浦西”,韬光敛迹地度过元朝统治近百年的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