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也称史前文化,距今约5000到6500年,以内蒙古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为中心,辐射内蒙东南部和辽宁西部。
除引人注目的大型祭坛遗存,丰富多彩的彩陶、“之”字纹陶器,细石器,特有的掘土具石耜和桂叶形双孔石刀,各种石斧、石锛、石磨盘外,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玉器和玉龙,成了红山文化的显著特征,证明史前红山地区可能在农耕与手工业方面比较发达,其经济形态以农耕为主。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出的第五种展品,正是红山玉器。据宿晨文献所说,红山文化的玉器为磨制加工,表面光滑明亮,极具神韵,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多与猪、龙、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有关,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有一种风中飞舞的动感,是红山玉器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我国出土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红山文化玉龙主要是“C”字龙和“玦”形龙两种,玉料由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主要动物组合是蛇和猪的形象。
“C”字龙的吻部前伸,略微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鼻孔对称,双眼突起,整个龙体刚劲有力,极富动感。
“玦”形龙是红山玉器中最多的一种,头部有猪的典型特点,耳朵肥大,眼睛圆形,边缘有双圈扇形的眼眶,鼻间有皱纹,吻部稍突,牙齿外露,口腔有獠牙,嘴与尾相接。“玦”形龙也称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特色玉器。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已被世界所熟知,关于龙的形象来源则说法不一,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比较赞成龙来源于蛇的说法。而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龙则主要是蛇和猪的组合,可能代表着红山先民对玉、龙、蛇、猪等神灵动物形象的崇拜。
红山玉器从用料、工艺到沁色,都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诉说着古老文明的辉煌魅力,可说是我国玉器的鼻祖之一。它古朴大气的造型风格、内涵深刻的文化底蕴、题材丰富的内容及精湛的磨制工艺奠定了北方玉器的风格,形成了红山玉器的独特奇观,令现代人深深喜爱与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