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位于南岭山脉的南麓,属于粤北地区,是广东北大门,本地族群是客家人,古时和现时的客家人占绝大部分,比例高达80%,属于客家地区之一,客家文化浓郁,是韶关的主流文化,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
韶关作为中原南迁进入广东的门户,容留了越来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后裔,是客家民系发展演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比较独特的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心态的稳定的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区。
三省交界的韶关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高度融合之地,客家文化底蕴丰富, 具有“固守”华夏正统文化的山区农耕特质,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形成了以始兴满堂客家大围和东湖坪民俗文化村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粤北采茶戏、客家山歌、狮舞、开唱节、石塘月姐歌等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梅花月婆鸡、龙归冷水肚、新丰沙田鹅醋钵等为菜品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粤北片、粤台片的新惠小片和韶南小片混杂的语言文化,以开耕节、东社节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构成的具有浓郁的韶关客家汉族色彩的客家文化体系。
韶关是我国内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客家七星之一,被称之“客家吾州”,是闽粤赣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韶关人口中,古时和现代南迁的客家人则占了绝大多数,居民以客家人为多 ,全市300多万人口中,拥有近280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虽然现韶关市区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使用广州话,但非常明确的是,相对于讲客家同类方言的居民而言,讲广州话的才是客,因为他们并非韶关较早的居民,他们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因为躲避战乱,广州沦陷,韶关为战时省会,方由广州附近北迁而来。
韶关是名扬海内的古韶州的主要继承者,在清代古韶州分属韶州府、南雄府、连州府,南韶连三府州都源出古韶州,都是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均是《丰湖杂记》所记客家原乡。古韶州客家渊源历史悠久,上可溯秦统一岭南之后的横浦、湟溪、阳山三关;中可探盛唐名相张九龄开凿梅岭梅关,引中原移民入籍岭南;下可忆明末清初移民浪潮所奠定的基础,西蜀今以韶关为原乡者仍众。
如今四川仪陇县的客家人也多半是来自粤北韶关地区,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人中,“红军之父”朱德元帅在《回忆我的母亲》一书中,开宗明义告知世人:"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到川北客家大县四川仪陇。 韶关乳源梯下被誉为朱德元帅祖居地。
韶关客家名人辈出,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文化为韶关客家人所认同,硬颈精神、崇文尚武、耕读传家是韶关客家人的文化主流,近代涌现出铁军创始人张发奎、抗日战神薛岳等杰出代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