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看一遍《大卫·戈尔的一生》,看懂它的概率不高,甚至不会觉得它是什么好电影,即使它拿过金熊奖。要看懂这部电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对拉康哲学思想要能部分领会,领会的深浅决定了对男主角的认知的程度;一是关心死刑的存废问题并有一定的思考,不关心这一议题的人看这部电影理解起来或许不难,但决不会认为它是一部什么好电影。这不是一部让你笑的娱乐大众的电影,这是一部旨在教育大众的电影,像《晚安,好运》一样,它们都是在教育观众,让观众变得优秀,“让世界因此变得美好一点点”。
从更抽象的角度看,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在讨论人生或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以及为了信念是否值得付出生命两大主题。关于人生的意义,在影片开头通过男主角讲述拉康哲学间接给予了回答——“拉康哲学的重点就是幻想必须超越现实,因为在幻想成真的那一刻,你就无法再幻想它了。为了继续幻想,你的欲望必须永远无法实现。重点不是你所幻想的东西,而是幻想本身。欲望与疯狂的幻想相辅相成,这正是帕斯卡所谓的,只有在幻想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快乐的。或者说,小心你幻想的东西,不是因为你会得到它,而是因为一旦得到它,你就无法再幻想它了。拉康给我们的教训是,活在幻想中是不会快乐的,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了目标和理想而奋斗。衡量一个人不能看他的欲望实现了多少,而要看他的品格,比如真诚、同情、理性,甚至自我牺牲。因为到头来,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尊重别人的生命。” 可以说,这段话就是大卫戈尔一生的真实写照,整部电影也基本上是在用影像来表达这一核心思想。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只是觉得男主角讲哲学课讲得很精彩,并没有一下子就想到这段话会是整部电影的思想核心。多看几遍后,对这一点的认知也就越来越坚定。但从私人角度讲我觉得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尊重别人的生命,也应当包括创造价值实现自我,让世界因我而变得美好一点点!
在通过哲学课定下人生的意义之后整部电影开始围绕”为了信念是否值得付出生命?”以“废除死刑”为具体信念与理想来展开。看到最后会被电影所展现出的具体例子所震撼,变得愿意接受为了信念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的观念。或许导演就是希望人们达到这样的认知。然而在个人观念层面,我承认信念与理想的价值,愿意为它付出代价,但绝对不会达到付出生命的程度。因此对主角的行为,特别是男主角的行为表示钦佩。
关于死刑存废问题,女主角的演讲很精彩,她说“当你杀了某人,你破坏了他的全家,不仅夺去了他们的爱人,更夺走了他们的人性。你让他们因为仇恨而变得铁石心肠,你夺走了他们保持文明与冷静的能力,你激起了他们的杀戮欲,这是一件残忍而恐怖的事情。沉迷于仇恨,永远都是有害无益。伤害已经造成,一旦开始人吃人,就永远不会满足。如果让死刑制度继续下去,后果只会更糟。到最后,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仇恨让人们互相残杀。”但我更喜欢她的是下面这句——“看看这些可怜虫——苦大力、贫民区的小混混、瘾君子、神经病,他们是杀人凶手,谁管他们的死活?恶性循环就这么一直延续,谁在乎?”谁会在乎呢?如何破解呢?有人假设大卫戈尔如果过得很幸福,他是不会以结束生命的形式来完成理想的。但这只是假设而已,或许我们对人性期待过低,容易信奉世上无好人的假设。
关于死刑与电影本身还有一点疑惑就是他们以结束生命为代价来推动废除死刑的理想,而他们那个团体的口号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所有生命”,这个还是蛮讽刺的。
电影中那位牛仔一直在听的歌剧很透露了一些信息,在他看来,男女主角包括他自身都是在殉道,只是分工不同。他们认为他们的事业是神圣的。
总而言之,看完几遍电影后觉得在思想性方面它值得大力推荐,在人生的意义与信念的价值两方面都促使人思考。一旦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就会彰显。
最后,再推荐一部日本片给大家——《无法松的一生》,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