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道德,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谐;是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是一种人生艺术;是一种对自己诚实的问答,继而诚实的走路的过程。世人对于道德误解总与规矩混淆,殊不知道德并不是规矩的代名词,道德不是拘谨的,不是枯燥的,不是格外高远的事情,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德者得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凡有道德之士,都能有以自得。明儒家王心斋先生有"乐学歌",歌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其所指之学,便是道德,当真,不乐就不是道德呀。
道德运用于个人的生活,就是诚实问答:因为我问而得答得时候,我就要求如所答得生活,这个要求不是要求别人给我如此一个生活,是我要如此去生活。
道德运用于日常生活,就是急于求成的时候,反思自己内心是否有贪欲。然后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可贪的东西,要把他放得空洞开豁一些就好了;懒惰散漫的时候,应该把心里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问题是心里的真切痛痒处,最大的问题,是足以警惕自己的懒惰与散漫的;感觉烦闷的时候,与友人与师长谈一谈。坦荡平时地去读书,工作,就是顶理想的生活态度了。
道德运用于心理生活,首先是吾人要有自觉力,超脱自身不自主的机械性。清明自觉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有了我们独立人格的时候。其次有了自觉力之后,要分清欲望与志气,不要错把欲望当志气。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道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欲望面前"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会越大"。所以佛学讲发心,儒家讲立志,而发心与立志都是愿力。怎样才叫做志气,怎么样才能达到愿力,怎样开发?要在当初动念开始干这个的时候去找,去反问自己为何有此意思?而此意思为何又在彼时真切?这样能将原来的事情真愿因反求而开大。当痛痒恻隐之情发露时而更深厚之,扩充之,则正念有力,杂念自可减少,达到最终的愿力,有大勇气,真精神,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