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屋的摇窝(就是摇篮,黄陂方言里称为摇窝),已经将就着用了一年多。
每次见到它就会纠结要不要修一修?爸妈会不会不喜欢对摇窝的调整,会不会因此生气?
只不过是一个摇窝,只要想到对它做些改变,我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父母的神情,他们肯定会反对。
可我,不愿意再将就下去,将就让人心累,我有能力去改变,又何不去试试改变?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钉上了脚垫,再也不用忍受哐当哐当的声音,铺上了棉絮,裹上床单,再也不用担心亮宝会被扎到手。
看到修理之后的摇窝,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里无比舒坦,父母也感觉方便,用起来也顺手。
早就应该自己动手,早就不应该顾虑那么多,白白浪费时间。
曾经以为将就忍受就是对父母的孝顺,现在看来真的是蠢到极致。
“将就”和“孝顺”本来就是两码事。
还记得,它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样子,那是在亮宝出生后不久,我带亮宝第一次回娘家。妈妈满心欢喜的把它从三楼的一堆杂物中拖出来,哼哧哼哧的搬到我的面前,笑着说这摇窝~才~好!我当时抱着亮宝心里百感交集(心疼老妈)。
我相信在她们那个年代,家里能有个摇窝,就算是幸福的。
老妈被摇窝上的灰尘和蜘蛛网粘了一身,丝毫没有觉得哪里不正常,手里捣腾着,目不转睛,如获珍宝!
可我对老妈手中的这个宝贝不是很满意!
它实在是太脏了,又是蜘蛛网,又是灰尘,摇起来还哐当哐当的,声音简直比闹钟还响亮,老妈随便铺了点东西就要给亮宝睡。
我打心里拒绝,责怪妈妈没有提前拿出来洗一洗,晒晒太阳除虫的意识,不知道钉个脚底板防震。
说句实话我打心眼里嫌老妈太粗犷,不会安排事情,怨她不够细心。
那次没有按照老妈的意思直接给亮宝睡,而是自己简单处理了一下,被妈妈闲事多后,就没有继续整理。
后来亮宝被咬了一身包,担心老妈会多想,我依然选择迁就忍受。
在亮宝奶奶家,也有一个同样的摇窝,那个被他奶奶洗得非常干净,摇起来几乎没有声音。同样的摇窝,差别怎么就这么大。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同一件事遇到不同的人呈现的状态也会不同。
父母习惯了这样的邋遢,在乡里比我爸妈差很多的人比比皆是,有的又懒散又穷还喜欢打麻将,家里什么事也不管的人小市民多的是。
相比之下,我有时候也会庆幸我的父母除了有点不细心邋遢,其余都很好!
似乎扯远了,回到关于摇窝的分歧上。
记得何炅在某次访谈节目中说过,他在从业这么多年,开始的时候认为一方妥协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到后来慢慢发现,对于不同意见,其实不需要妥协,而是找到问题的症结,达到共赢。
你在将就的同时,父母也在忍受着你无意中透漏出来的挑剔。
尽管不是故意要惹父母生气,可是你接触摇窝时的眼神,举手投足,都在出卖你。
父母绝对能准确捕捉到你的故意迁就,然后因为无法沟通而不知所措,牢骚满腹。
所以迁就忍受实在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父母几十年的行为习惯,哪里是说改就能改的,显然说教行不通,还会惹来反感,和抵触情绪!
也许言传身教会更管用,少说,多做,才是和父母的相处之道。
你做的比他们的更好,他们自然乐意接受。
这次,我没有理会父母的唠叨,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摇窝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果真也没有再说什么。
我不是嫌弃摇窝,也不是嫌弃老人,而是我们可以做到更好更舒适,为什么能做到的举手之劳也要去忍受呢!
我愿意花短短的时间去理顺一些事,是不愿意让自己一直在这些看着碍眼,憋屈的破事上消磨自己的意志,不愿意成为同类,要想不再忍受,何不花点时间和精力痛痛快快去改变它,然后再带着父母和孩子投入到更加美好的事物上去!
人的精力有限,要做好一些事,必须有效避开另一些,才能走得更快,更好,更远。
在老家的这几天,二楼完成了重装,安了空调,洗衣机,冰箱都修好了,院子里翻了地平,三楼还是作为杂货间。
现在的老家比之前的舒服多了,我功不可磨哟,爸妈之前反对拒绝改变,这几天见到老屋变得更好,理顺以后,家里的唠叨和埋怨的声音自然也少了。
妈妈还打趣的说“二楼堂屋可以作为孩子们的活动间”。
哈哈,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