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99,尽心章13-1-2-7》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今天是戊戌年乙卯月庚子日,正月廿二,2018年3月9日星期五。
上一节学习了王夫之先生对"天理、人欲,虽异情而亦同行"的论述,也就是说,站在人的立场而言,人的理性与动物性共存于一身,构成有差异的同一。天理、人欲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但在历史上曾被妖魔化,扭曲概念,至今未绝。当代解释中最令人感到亲切的来自华杉老师,他说:天理就是吃好吃美,人欲就是暴饮暴食。此解通俗易懂,不失原义。
天理、人欲不易辨别,所以,王夫之先生说:"其辨之于毫发之间"。但,不能因此而囫囵吞枣,湮没两者,乃至于取消天理,因为,如果放弃这一信仰和追求,那么,本该存天理的心,将存进许多不应该存的人欲了,正如这一节孟子所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赋予人生以意义与目的的,正是天理啊。
这一节继续学习船山先生论述,学习为什么"养性"是"大体"所在。
船山先生说:"存其心即以养其性,而非以养性为存,则心亦莫有适存焉","存其心"的目的就是"养其性",如果脱离了这一目的,心的功能就会失去秩序和意义。"存心为养性之资,养性则存心之实",存心是功能作用,养性是目的目标。"故遏欲、存理偏废则两皆非据",所以说,如果将遏欲和存理当做两个方向不同的目标,一味的追求遏欲或一味的追求存理,都因为偏废而失去功能动力。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形而上学的命题反过来,还是形而上学"。一味的追求存理的人和一味的追求遏欲的人,看似追求不同,实则都是一路货色:偏而废者。"欲不遏而欲存理,则其于理也,虽得复失。非存理而以遏欲,或强禁之,将如隔日虐之未发"。如果不做遏欲的功夫,一味的想要存理,那些天理,即使得了也会失去。如果不做存理的功夫,一味的想要遏欲,依靠意志力强禁,就像没有发作的隔日虐疾一样不可控。"但云‘存其心以养其性’,则存心为作用,而养性为实绩,亦可见矣"。我们说:"存其心以养其性",就能清楚地看到,存心是功夫,养性是成效。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