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天宝十三载,甲午,公元754年
1、春正月己亥,安禄山入朝。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庚子,见上于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必反”之判断,究竟是杨国忠有预见力,还是栽赃陷害?但是说到斗心眼,杨国忠还是比不过安禄山,奸商对会计,还是不按牌理出牌的更胜一筹
2、唐初,诏敕皆中书、门下官有文者为之。乾封以后,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草诸文辞,常于北门候进止,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专其事。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
李白生前做过最高的职位。
3、上欲加安禄山同平章事,已令张垍草制。杨国忠谏曰:“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岂可为宰相!制书若下,恐四夷轻唐。”上乃止。乙巳,加禄山左仆射,赐一子三品、一子四品官。
弄獐宰相起码还知道“獐”,文盲就真的是笑话了,无论杨国忠出于什么考虑,这一点还是有道理的
4、安禄山求兼领闲厩、群牧。庚申,以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禄山又求兼总监。壬戌,兼知总监事。禄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充闲厩副使,杨国忠由是恶温。禄山密遣亲信选健马堪战者数千匹,别饲之。
李隆基连刀都递给安禄山了。站在他的角度上,估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引发他的戒心了。李隆基不理朝政,终究是他自己躺平的成分多
5、二月壬申,上朝献太清宫,上圣祖尊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大皇太帝。癸酉,享太庙,上高祖谥曰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高宗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以汉家诸帝皆谥“孝”故也。甲戌,群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赦天下。
原来这些这么长的谥号都是李隆基搞出来的
6、己丑,安禄山奏:“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身付臣军授之。”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三月丁酉朔,禄山辞归范阳。上解御衣以赐之,禄山受之惊喜。恐杨国忠奏留之,疾驱出关。乘船沿河而下,令船夫执绳板立于岸侧,十五里一更,昼夜兼行,日数百里,过郡县不下船。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缚送之。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
比起安禄山做的紫绯服来,已经算是节制很多了,毕竟这些要跟朝廷明要,也不能太夸张。
李隆基待安禄山这么好,还要造反,就是奔皇帝去的了
7、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至大和城,闭壁不战。宓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乃引还。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中国兵讨之,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无敢言者。上尝谓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上曰:“卿勿言,朕徐思之。”
徐思之,就是过一天算一天,看哪天过不下去为止,李隆基已经开始摆烂了
8、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高力士侍侧,上曰:“淫雨不已,卿可尽言。”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上默然。
李隆基为什么一直讳言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个人的过错?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深入挖掘一下,说不定由此可以写一部几十万字的耽美文
9、是岁,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有唐一代,大概这是人口最多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