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要讲个故事:
我有一个“非亲生妹妹”,她叫安安。我妈妈和她妈妈是同事。
安安那时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小姑娘,喜欢勇橡皮泥捏外星人,喜欢用蜡笔编连环画。但当她上学后,她的妈妈就再也不支持她的兴趣爱好了,甚至连读课外书都不让他读——因为安安的成绩并不是非常好,因此她妈妈给她安排了许多辅导班,并觉得所有的时间都应该用来做题。
记得有一次,她尝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回答一道应用题,却被妈妈批评:“你就按答案上回答就行,别写别的,否则会出错。”
她的妈妈是个强势的女性,说她是“虎妈”,一点都不过分。
对了,安安还在妈妈的安排下学了几年长笛,但很明显,她也没什么音乐天分。
在这二十年里,许多孩子都像安安这样,在父母的包办和支配下长大。他们渐渐地习惯了父母给安排的“艺术特长”,习惯了在上学后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与辅导班间,习惯了为应付考试而背“答题套路”,习惯了在高考填志愿时听从爸妈的话,选择一个看起来前景不错,但自己并不了解的专业……
安安就是如此,她高考时考了个不成低不就的分数,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在一所普通院校学习软件设计。但她发现,没了高考的“小皮鞭”,她完全没有学下去的动力——她的逻辑感不是很好,更不喜欢计算机语言。别的同学都去暑期实习了,可她却什么都不做。
“你要是这么不喜欢学软件,可以转专业呀。”我说。
“可我妈说,学软件好就业。”
“这可不一定!学软件的人太多了,而且现在软件技术日新月异,说不定你学的东西毕业后就没用了。”
“呀!是吗?”她显得很惊讶,“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真是好纠结啊……姐,咱们不聊这个了,还是去吃好吃的吧。”
现在安安快要大学毕业了。因为缺少实践经验,成绩又不好,她还没有找到工作,只好在家待着,跟家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我无意褒贬她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条件和处境都不同。以安安妈的强势程度,如果是我是她的女儿,我大概会时刻想着如何从家里搬出来。
但安安丝毫不打算这么做。二十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母亲为她安排一切。她并不能(或许更多的是不愿)面对她的现状,独立地思考她的生活、她的职业、她的未来。
我常常想,如果安安在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那道数学题时,得到的是妈妈的夸奖或耐心讲解,她现在或许就不会陷入如今的痛苦和纠结之中。
独立思考——思考前,请先独立
如果说现在的中国人普遍人云亦云,容易被“忽悠”,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打开朋友圈,我们隔三差五都会收到类似这样的信息:
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死亡,年仅2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此女是在中心菜场买草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中央13套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因海宁市附近已有100多个鱼塘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群发。
仔细读一读,病毒的名字就在表明这是个玩笑。在网络上,除了“海宁版”,这条信息还有“西安版”“玉林版”“聊城版”,除了地区不同,其他的内容一模一样,可见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但依然有不少人上当,把这条信息转发得到处都是。
然而,如果说我们缺乏思考能力,那可真是太冤枉了:人的思考能力在幼年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了——不少宝宝如果想要得到什么(如零食和玩具),很快就能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比如向更宠爱自己的人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等……很难说,这些孩子没有思考能力。
这就说明,我们欠缺的并不是思考能力,而是独立思考能力。
与独立相对应的,是依赖。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孩子不独立,但大多指的是自理能力。而精神上的独立,很少有家长能真正重视起来。
与生活的独立相比,精神的独立看起来并不十分急迫。相反,从体制内教育的单一答案,到“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不停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些老话,我们都在告诉孩子:照我说的做(或照答案里的方法答)就行了,否则你一定会吃亏。
既然如此,那还思考作甚?于是,孩子渐渐地习惯于依赖父母和老师的思考和判断,不再独立思考。直到有一天,他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却发现自己只能不知所措地看着别人。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就像当年信赖父母和老师一样。但他无法也不愿意判断对方所说的究竟是否正确,也看不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就像安安一样——在信息时代,软件工程师的确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太“听话”
“独立思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本能里:把东西放到嘴里咬一咬,才知道能不能吃;钻到衣柜里试一试,才知道衣柜能不能装下自己;妈妈说这个水管不能碰,为什么不能碰,烫着了才明白;姥姥说湿衣服不能穿,为什么不能穿,冻着了才知道……
这不就是“第一逆反期”吗?
但就在此时,家长开始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让孩子养成“精神依赖”的习惯。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
所谓“听话”,就是把家长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即“代替思考”。并不是所有“听话”都是“代替思考”——如果他的脑子里飞速闪过这样的念头:
“我妈生气了,要揍我。但是我跑得比她快,她抓不住我。不过我爸在家,他可能会把我抓住,然后跟我妈合伙把我揍一顿……为了不受双份皮肉之苦,我这次还是听话吧,等我爸也抓不住我时,我就可以想干嘛干嘛了……”
这种“听话”是经过独立思考、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最佳选择。但这种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潜在的“熊孩子”。
最可怕的是,孩子会逐渐地习惯“听话”,最后连“不听话”的选项都在心中默默消失了。当他走向社会,面临选择,他该听谁的话呢?
所以,千万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听话”的乖孩子,而是要让他知道,究竟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多多尝试,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过多包办孩子的生活,当然,更不要用暴力或冷暴力来迫使孩子听话——你如果想让孩子学会飞翔,又何必束缚住他的翅膀?
独立思考,知识和经验也很重要
说到这里,或许您会质疑我的观点:
“我不懂生物,不懂什么草鱼啦、病毒啦……如果这个病毒叫别的什么名字,比如说“麦森塔-UH1病毒”,当我身边没有手机、网络让我验证时,我可能真的会相信。那我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吗?”
这话一点都没错,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知识和经验往往就成为了我们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基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如此。
客观地说,知识水平较低的人和年轻人更容易被“忽悠”,因为他们分别缺少知识和经验。而那些摆出证据、破除谣言的人,自身往往具有强大的知识基础。由此可见,知识与经验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是多么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获得,那经验又要从哪里获得呢?
·你可以带着孩子去旅游,有条件的话可以搭帐篷野营——不仅能看到异地景色、了解风土人情,还可以借机让他自己解决问题、与人沟通。这可以极大地丰富孩子的心灵。
·你可以在孩子玩耍时“适度放养”。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微体验”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自主”的快乐,还会为他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积累经验。
·你可以多与孩子议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上的事。不要觉得他小,什么都不懂,他在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水平上思考过、判断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在孩子面临选择时,和他聊聊人生经历。毕竟你是和孩子基因最接近的人,你的经验或许会对他有帮助。但是请注意,你的经验究竟是否有用,需要让孩子自己判断。
除了这些,读书也是增加阅历的重要方式——不仅是知识性图书,还有传记、小说,乃至童话。
因为在这些书中,人物的境遇、选择、困境,孩子在这一生中,并不是完全不可能遇到。
例如:
如果你是冰翡,你带着病重的妹妹冰莹从星族来到凡间,寻求治病的良方。但治好妹妹的病却要将一个善良的女孩袅袅变成一棵树——亲情和善良之间,你应该选择什么?——《绽放自我——歪歪兔生命教育童话》
如果你是玉伞,可以用花火的一片花瓣来为玻璃做的恋人换一颗坚固的心,但这朵花火是你昔日的姐妹,你们曾经相约一起修炼成人形——爱情和承诺之间,你应该选择什么?——《绽放自我——歪歪兔生命教育童话》
如果你是立志向人类复仇的蛾族王子,而你身边的女孩出身捕蛾世家:她的父亲害死了你的母后,但她的善良却救了你一命——仇恨与原谅之间,你应该选择什么?——《绽放自我——歪歪兔生命教育童话》
每一个故事都是天马行空的童话,但每一个选择,本质上都将是我们人生中几乎无法回避的选择。
有人说,游戏是对谋生技能的训练。我们也可以说:童话是对人生际遇的高度概括与预演。
而当孩子走进书中的世界,把书中人物的立场、境遇、情绪、状态代入到自己身上,和人物一起经历,代替人物思考、进行选择,从而提早面对那些成长中必须经历的那些抉择……这就是独立思考!
如果孩子在书中预先思考这些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答案,当他真正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不会再迷茫、痛苦、不知所措……
在本文最后,歪歪兔早教小编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朋友圈、微信、家中、工作单位等一切地方踊跃讨论这一话题,并晒出和家人、孩子、朋友探讨这一话题时闪现的思维火花。
毕竟,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家长首先不能人云亦云。
在这方面,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如何丧失的?是由歪歪兔早教整理编辑——歪歪兔情智乐园幼儿早教产品通过综合训练+亲子绘本+关键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儿早教主题产品,从关键期的6大领域发展为重点,同时配合关键期的能力训练和各个阶段的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相结合,培养宝宝好习惯好性格。
轻松家庭早教从歪歪兔开始,成为歪歪兔会员,在这里读懂孩子!>>>>点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