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到了澳洲,跟大天朝比起来真的是low爆了。生活的节奏比天朝慢很多,好几次跟妈聊天,妈都说:
中国发展太快啦!你们在澳洲会不会落伍呀!
哈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我想说的是,来澳洲以后,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带着,外边很安静,除了鸟叫,似乎也听不到什么声音。
这时候,我似乎第一次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呆着,还要面对很多论文以及生活的压力,有时候会感到很焦虑。但是以前似乎周围有很多的娱乐活动,有同学朋友,出去吃饭看电影,跟菲菲在一起等等。这些活动似乎可以分散一部分注意力,不让自己感到焦虑。
但在澳洲,似乎这些都成了奢侈品,大多数时间只能自己带着,去公园跑步,或者在家练吉他,以及在电脑里写日记。
不过正是这种生活,似乎逼迫自己反思自己的焦虑,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2017年最后一天,我去朋友家聚会,高中同学航也去了。他们刚买了房子,航的老公谭放假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院子里除草。
我问那个他说:你堂堂一个IT精英,会不会觉得在地里除草浪费时间?他说不会,至少目前还不会。他说:用割草机割完草以后深吸一口气,闻到草的清香,会感觉到心情舒畅,挺开心的。边说着,还边做了一个深呼吸的动作。
我猜我能部分理解谭除草之后的感觉。有一天我经过学校前边的树林,当时那片树林正巧开了花,外边也刚刚下过雨,叶子上还有很多露水。我走在林荫道里,问到了混合着雨水、泥土、树叶、和鲜花味道的空气。有一点清香,有一点潮湿,还有一点草本的香味,非常好闻。
于是我开始拼命地深呼吸,就想一个饿了几天的小孩吃到了满汉全席,恨不得把肚子撑爆一样,贪婪地想把那个空气装进自己快要撑爆的肺里,感觉肺泡都是香的。
不过我写这个并不是想说澳洲空气比国内新鲜。我是想说,可能谭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能那么乐在其中吧。尽管他是IT男,但他的志向似乎并不是在公司加班996或者247,然后赶上风口,公司上市,身价上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他就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澳洲的公司里做的不错,完全能支付自己想过的生活(他家的院子很大,门前有两颗很大的树,没有10年是绝对长不出来的)。
尽管比国内的房子便宜一点,但墨尔本的房子也一直再涨,我保留着国内带来的焦虑,脑子里经常想的还是如何在墨尔本买房。不过去过航和谭的家以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觉得买房并不是人生的重点,也不应该是人的毕生追求。他们30岁就在墨尔本买了一个很大的有院子的4室2卫带车库的房子。可接下来他们至少还要活五六十年,这些时光如何度过?这可能才是后边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
在国内的时候,周边有很多声音,或者说是噪声再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比如赚钱、买房、追风口、买名牌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有可能是你真的需要的,比如每个人都要有个住的地方,也有可能有一些可能只是我们被宣传鼓吹以后,认为自己应该要做的。
不过在澳洲,这些声音似乎都突然消失了,除了一些卖房的公号是不是报告一下墨尔本的房子又涨了,很少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这时候,你需要自己反思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毕竟,你的墓志铭上不可能刻着一行字说:
这里躺着一位成功的卖房者,他一生致力于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在他60岁的时候终于实现了,他的人生很圆满。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能是你内心的声音不够强烈,也可能是周围的环境太嘈杂了。如果觉得迷茫,想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可以试试关闭周围的声音,也关闭自己接受周围信号的器官,问问自己的内心,在墓志铭上你会写什么?或者说当你老了的时候,你有什么想跟孙子讲述的自己的故事?一边问这个问题,一遍慢慢的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会很焦虑,不过多试几次会有感觉得。
当然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努力快速满足那些噪声的需求,比如很多人创业成功,买了很多房子车子以后,突然觉得很空虚,这时候内心哪个声音似乎就被显露出来了。不过这条路对大多数人可能并不适用。
总之无论如何,想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都要让自己的世界安静下来。
祝愿2018年,大家都可以离自己的内心更近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