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感叹岁月匆匆,大家都说还没有好好活年轻,就感觉已经老了。回忆过去,她们发现各自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郁闷、纠结、抱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王尔德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很多人觉得自己活在世上,实际上只是在世上,并没有怎么活。”
几个朋友为什么这么感慨呢?就是因为她们看到了自己对于生命的不负责。这种不负责,并不是说做了什么不好的事,相反,她们从没有伤害别人,只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管理没有概念。
通过这几天阅读《奇特的一生》,让我了解了书中主人公的另外一种人生,那是一种对生命、对时间特别负责的人生。他奇特的一生告诉人们怎样生活会更好。
作者格拉宁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曾获得俄罗斯“巨著奖”。在《奇特的一生》这本纪实散文书籍中,主人公柳比歇夫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时间管理法,有人也称作“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为什么我想跟大家分享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因为他通过对时间的管理,让自己的一生成就显著,成为众多领域的行家。柳比歇夫全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
从26岁到82岁这几十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内容涵盖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众多领域,而研究昆虫是他的本职工作。
他一生这么多的成就,让人不禁要问,在同样的时间里,他是怎么利用时间的?下面我就从“什么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为什么要运用时间管理法?怎么运用这一时间管理法?三方面来讲述他奇特的一生。
一、什么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1918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那时,他把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当作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是一个言行一致、一辈子也不背离既定目标的人。
他把自己的文件都编了号,装订成册,有好几百本。学术通信,事务信函,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的教案,日记,论文,手稿,笔记本,札记,学术报告,照片,书评等,他的编号文档令人叹为观止。
他天生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但是他又做了这样一件刻板的事情,把自己的一生浓缩成了时间账本。从1916年开始记录,一直到去世,坚持了56年,每天记录自己做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
他的这种时间管理方法,就是“时间统计法”:即每天将做每件事花销的时间长度都记录下来,并根据类别归纳总结,得出一天在各类事情上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每天花费的总时间。之后再做月度总结、年度总结。
时间统计法的记录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并分为四个步骤:记录、统计、分析、反馈。
二、为什么要运用时间管理法?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惋惜时间易逝,感叹时间之快。所以有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诗句,意在告诫人们:人生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而要趁青春年少多学一点,多做几番事业。
道理都懂,但真正做到的人始终是凤毛麟角。
而柳比歇夫却运用“时间统计法”让他真正与时间成为朋友,成为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
所以,时间统计法的四大步骤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精髓。他认为,思考和分析都要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要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运用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他举世无双、才能出众的秘密。通过时间统计法,他不仅创造了高效率的生活,也让他享受其中,实现了一生的自我成长。
柳比歇夫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高手,他在抄抄写写中找乐趣,而且是天生的乐天派。他对碎片时间的利用,考虑得无微不至。比如:
出门旅行时,看书,学习外语;
散步时,用来捕捉昆虫;
在无聊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
早上,看哲学、数学,用时1.5~2
然后,看历史、生物学、文艺作品。
他学会正确利用工作时间,从时间中去找时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忠实地记录了每天把时间用在了哪里,这些记录的误差不超过15分钟。
在长久的时间记录下,柳比歇夫也形成了自己独特感知时间的能力。那就是:不用看表也能知道自己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并且误差不会超过五分钟。
这一能力给他创造性的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通过对时间的记录,他做到了对每一分钟的把控。
比如:写书、做研究、写读书笔记、写信、讲课、参与学术讨论会、读文学作品等等,他把这些记录的材料都按一种巧妙的体系分别铭刻在头脑之中。当需要的时候,他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马上能在脑中搜索到这些材料。
三、怎么运用这一时间管理法?
柳比歇夫找到了管理时间的工具,也就是找到了管理自己的正确方法。运用这一时间管理法,我们也能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
第一个步骤是记录,也就是尽可能准确地记录时间被用在了哪里,比如:
我们早上看书、写笔记大约2小时,中间喝了水,回了信息,走了神。其实我们真正看书的纯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这一个半小时就是柳比歇夫所说的纯时间,也就是有价值的时间。可以这样记:
看书:用时1小时;
写笔记:用时0.5小时;
合计学习1.5小时,其它时间:0.5小时。
第二个步骤是统计,就是以每周、每个月或每年为单位,统计每件事情占用了多少时间,比如:
每天读书的纯时间是2小时;
每天写作的纯时间是2小时;
工作时间8小时;
浪费的时间2小时。
每周、每月或每年进行每一项的汇总,看我们浪费的时间有多少。然后,对自己的工作做一番总结和展望,思考整体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第三个步骤是分析,也就是分析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哪些运用时间的方法是高效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比如:
我们通过统计,得出了自己有价值的时间与浪费了的时间各有多少,也知道了时间浪费在哪里,而后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或继续或改进。
如果我们每天浪费的是碎片的时间,那就要把这些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听一些音频。让洗漱、通勤的时间变成有价值的时间。
第四个步骤是反馈,就是根据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做出改变,让自己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比如:
我们在经过记录、总结、分析之后,就可以制定下一时间段的计划,根据自己前期完成的情况,来决定在下个时间段里,我们每个方面要花费的时间和想达成哪些目标。
其实,反馈意味着:我们是坚持,还是放弃。让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以上四个步骤每个人非常容易执行,只要我们有计时器,就可以从现在开始记录自己在每件事上花费的时间,然后开始总结、分析、反馈。
但我们也需要注意,记录要及时,时间不能太久;记录的时间段要固定;要根据记录情况,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这样长期记录下去,高效的自我管理定会收获满满。
写在最后:
李笑来老师说:“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地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
柳比歇夫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杰出人物,而他的坚持,正是我们管理时间和管理自己必不可少的品质。
他简单、枯燥的“时间统计法”是他从平凡到卓越,通过时间管理,从而管理自己的良方,让我们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