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所出版方法书一大原则是万事则有法,万事皆可力,在豆瓣读书上随手搜搜,有扫除力,收纳力、写作力、整理力、复原力、沟通力、习惯力,所以有编辑力也不以为奇。
《编辑力》讲的当然不是如何编辑整理材料,也不是教你怎样做图书卡片,作者是一位资深编辑,有35年编辑工作经验。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编辑回顾自己35年编辑生活的总结归纳,也可以说是一个编辑的吐槽合集。
编辑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是每日沉浸于书香中的高大上,还是和众多打工人一样,每天穷于同各部门沟通、互撕、打交道,还是和超市促销员一样,为了多卖几本书费尽心思,为了让作者赶紧交稿使出十八般武艺?
巧得很,上面这些桥段,这本书里通通都有。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在读一本豆瓣广播上的编辑吐槽合集,比如每天拿豆瓣广播当微博刷的文字工作者我。
如果读者恰好是一个重度豆瓣爱好者,那么在书中一定能感觉到不少熟悉的味道。
比如不分国界,不分地域,全天下的编辑都是一样苦逼这事儿在本书里能找到不少依据。
作者在书里吐槽说:
以前,出版社有着“正经人不会去”的名声在外,山本夏彦确实曾经开玩笑说它是“贱业”。
每年毕业季都有许多文科生想投身图书行业做编辑,可是,对于编辑的知识量又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编辑必须同时对美军轰炸伊拉克、历史学家费尔南多.布罗代尔的自传、村上春树、黑格尔的新译本、早安少女组都随时关注,这种意识会激发新的精彩策划。实话说,上述条件对于绝大多数文科生而言都过分艰难。
而对于出版业的不景气,读者会在一本十多年前(此书中文简体出版时间是2007年,日本只能更早)出版的图书中发现,所谓的新问题,其实多半是老问题。
比如读者越来越少的问题,鹫尾贤也在多年前就说过,在出版这个衰退产业中,编辑该如何自处呢?这是非常艰难的问题,是该保守不动呢,还是另谋生路?实在不知该如何判断,现在会逛书店的多半是年龄较大的人,“新书”的读者平均年龄超过50岁,而且内容对现在的学子来说难度很高。
再比如,不光刘项,全世界人民都不读书。包括有热爱阅读光环加身的日本人民,其实也不爱看书。
是的,没错,请暂时抛开日本如何热爱阅读,在挤成沙丁鱼罐头的地铁上还将报纸卷成小卷(日本报刊书籍都是竖式排版)一类鸡汤,看看这本简体中文版首发于2007年的书里是怎么说的:
对出版社来说,经济增长并非首要问题。读书人口减少、竞争对手(例如手机、电视、网络游戏)出现等,是出版界的最大课题。
作者还提到,在斋藤美奈子的话题畅销书《嗜好是读书》里就总结过:“提出时间读书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1%”,“日本人一天平均的读书时间只有9分钟”。
看到这里,我似乎已经看到每年世界读书日时日本大报上的标题,“震惊,我国国民阅读量再创新低,一天平均阅读时间只有9分钟”,看来,在好逸恶劳这件事上,各国人民都是一样的。
比如在日本一本漫画的印量远高于一本学术书。这个中国读者看来会觉得分外亲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大热的网络小说出书后没多久便印刷一空,再被当作大IP被影视化后,也有一堆死忠粉去追剧。
但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小时代》的读者与销量远高于《小逻辑》,但我们绝不应认为黑格尔不如郭敬明不是。
而对于图书编辑们的工作日常,这本书中的描写充分贯彻自然主义精神,无怪B站上知名UP主编辑渡边专门推荐过这本书,建议对编辑工作有兴趣的读者们找来一读。
你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关于编辑的各种段子或故事:
比如如何花式催稿,包括但不限于同作者吃饭喝酒搞关系,给作者的夫人送礼,以期太太吹枕边风催作者赶紧写稿去,还有作家的家人过世时,编辑第一上门表示亲切问候,然后在灵堂继续就作者未完成的稿件进行现场催稿,于是作家不得不在灵堂一面守灵一面赶稿,看到这里,不知道应该同情下作者还是编辑,或者说,两位都不容易吧。
当你看到作者绘声绘色的描述编辑部工作会的场景,大家在一起像大妈们在超市、菜场挑蔬菜一样挑肥拣瘦地谈选题,讨论哪种书更好卖的时候,读者一下子觉得这些做书人同食品公司的人讨论那种新口味的方便面更可能热销没有任何区别。
我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没少接触各路编辑,倒是一年到头辛苦无休,动辄加班加点,晚上在网络平台直播讲书,周末还在各家书店间组织读者见面会的居多。
个人无知而片面的看法是,编辑是一份需要大量知识,值得尊敬的工作,但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为爱发电什么的,大可不必,投入太多情怀在里面,更有可能被骗。不如将其将成一份普通工作,全力做好,正常面对就好了。
大抵说来,我在三次元世界认识的编辑记者,倒是不抱新闻理想,只将其当成一份普通工作,抱着“做好这份工”的心态者更容易取得成就者居多。
当然极其不靠谱的也没少见,那是另一篇故事了。
对于一本讲图书编辑的书,会翻开阅读的大抵只会有两种读者,一种是内行人,自身便从事编辑工作,或有志于投身编辑工作的读者。带着些许 疑义相与析 的心态来围观下日本同行们的日常操作。
一种是外行人,如个人这种对于编辑工作和图书出版很感兴趣的读者,更多是所谓“奇文共赏析”的好奇心理,来看看一本书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对于广大外行读者而言,读这本书,像是被一位老编辑带着,在某家出版社的工作区里走马观花、雾里看花、浮光掠影的快速走了一圈,看了一遍,对于图书编辑的日常算是有了一个基础而模糊的了解。
看完全书,外行读者可以知道,图书编辑的工作绝非如当年热播剧《编辑部的故事》里面那种杂志编辑们每天的日常,总是坐在办公室里侃山,那个多半是剧情需要,而且李冬宝和葛玲也没少在外面跑新闻是真的。更不是电影《小时代》里,某时尚杂志集团老总宫洺喝水杯子都要大牌货的纸醉金迷。
这本书的适合读者,对于图书编辑工作内容感兴趣的读者或可一看,但对于编辑工作抱有很大期望的读者请在阅读前做好心理建设,不然看完全书后一定有类似自己粉了多年的明星塌房之同款感受。
喜爱阅读,对于图书背后的故事感兴趣,想知道一本书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如果认为这本书是传授什么职场秘诀、方法术一类而找来一读,那就大可不必了,因为-这个是真没有啊。
推荐延伸阅读:
日剧:重版出来、编舟记
一部讲的是做漫画杂志,一部讲的是编字典,日本的职人剧质量如何那是有口皆碑的,认真看完全剧后,可达到出门见网友时可以冒充编辑的效果。
B站有若干主业编辑的UP主制做的介绍塈吐槽编辑工作日常的视频,信息量很大,而且所讲内容都是当下图书界实状,对于有志从事编辑业的铜子们而言,可以说比这种多年前出的书更有参考性。
豆瓣建议关注用户,重版出不来,搭配此书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