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感叹那些各个领域的高手,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却始终与他们的高度相差太远,于是我们开始怀疑努力的重要性,开始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天赋。甚至我们已经开始怀疑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开始怀疑这位天才的发明家和大家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于是我们只能很无奈的自我安慰,这位发明家忘了告诉我们,其实那1%的天赋远比那99%的努力重要。
我们真的只能接受这个无奈的现实吗?过去二十年的教育,只要努力,总会成功的,难道就要顷刻被推翻了吗?我们都陷入了这样的困惑,然而《刻意练习》一书用两位作者大量的研究证实所谓的天才,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莫扎特的年少成功也是源自其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对他的音乐训练,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位音乐老师,6岁开始,他父亲就带着他和他的姐姐在欧洲巡回演出,可以说,莫扎特就是一个早熟的音乐家,并非纯粹的天生才华。大量的研究证实,一个普通人经过特定的训练,也同样能够达到大师级别的水平,那些所谓的天生才华也只不过是他们的成功掩盖了他们的努力而已。
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练习就能够显著提高水平呢?这源自于我们的大脑同我们的肌肉一样,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的身体机能可以通过训练可以产生各种适应性变化,同样,我们的大脑也可以被“塑造”。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研究发现,那些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的后部比其他实验对象更大,海马体,就是大脑中涉及记忆发展、形状像海马的部位。因为这些出租车司机需要记住伦敦这个城市极为复杂的各种交通线路,他们的大脑就是一张活地图,长年的记忆练习造就他们不同的大脑。现代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能够重新分配它的神经元路径,以便那些以其他方式无法得到运用的区域能够用来做其他事情。盲人为了学会盲文,大量的触摸练习让他本无法运用的视觉皮层用来处理触摸的感觉,本来视觉皮层是用来处理来自双眼的信息的。
什么是刻意练习
既然通过练习普通人就能够达到大师的水平,那么普通人应该通过怎样的训练才能达到大师的水平呢?仅仅只是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吗?真的是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成功了吗?《刻意练习》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这本书强调了若要通过训练达到大师的水平,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通过练习建立起相应的心理表征。所谓心理表征就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我觉得心理表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熟练之后的一种下意识的思维活动或者是一种具体或抽象的模型。就像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平时经历了大量的练习,那么考试的时候相类似的题目我们就会有一种很自然的解题思路从大脑中冒出。运动员也是如此,就说我们的国球乒乓球,高手之间的较量球速会达到100多公里每小时,同时还有旋转,而高手能够很自如的接打,击打过程中再来猜落点,算落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这每一板球的完成都是源自平时大量的训练,平时的训练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心理表征,这样的心理表征能够让她无需过多思考就能够下意识的将球接打过去,并且还能保证质量。
刻意练习的技能必须是有前人成功经验的,并且这种方法是刻意复制的。比如如何练习钢琴,如何练习书法,围棋等等,这些都是有一整套的科学的训练方法的。如果你想说我想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公司的CEO,这是不行的,因为成为CEO并没有一套大家都适用的训练方法。
刻意练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很好理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衡量的标准。练习钢琴我们可以设定通过练习达到钢琴10级水平,练习围棋可以设定准备达到几段的水平,这些都是很明确的,而且是刻意衡量的。
刻意练习一个关键的特点在于需要走出舒适区,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区,如果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那么将永远无法获得进步。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校里总有一种人一天到晚都很用功,都在做题,但是成绩还是平平。为什么?因为这其中有很多一部分人看似都在练习,但他们都是在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题,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就跳过了或者直接看解答了,人们往往归咎于题海战术不可取,但是,对于升学和考试,我认为题海战术还是最好的办法。然而,这里的题海战术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需要多去练习那些稍稍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题目,多练习那些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题目,或者那些我们很容易做错的题目,所以建立一个错题本非常重要,做错的题通过反馈能够加深和调整我们建立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必须是包含反馈的练习。反馈能够让我们确认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什么存在这些不足,以及该如何去改进。体育训练中,每做一个动作,教练就会告知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应该怎么做,这些保证了我们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有反馈的练习也更容易让人投入其中。编程练习就是一种反馈非常及时的练习,代码写完之后,一点运行,就能看到结果,如果结果不对,还能通过各种调试办法确认在哪里出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很容易在编程练习的时候能够做到废寝忘食。社会上有那么多的程序员培训班,需求是一方面,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编程在入门阶段很容易通过这种练习得到快速提高,能够速成,这主要就源于编程练习能够非常及时的得到反馈,甚至都不需要老师的参与。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相信读到这里,我们内心深处深藏的梦想又开始活跃起来了,那么该如何运用刻意练习来提高技能水平呢?幸运的是,书中给出了建议。
首先,需要找一位导师。一位好的导师在练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导师能够及时的给出反馈,练习中存在什么问题,该怎样去改正。有些项目虽然也可以自学完成,比如编程学习,但是如果有一位有经验的导师的话,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导师需要其技能水平在该领域内有所突出,但不是技能水平突出的都是好导师,比如很多书法高手虽然自己书法非常好,但是却不会教学生,导致其学生的水平就不如那些水平没有他们高但是会教的人的学生,欧楷大师田蕴章先生就说过,学习书法要找明师而不是名师。
如果没有导师呢?那我们只能自己给自己设置训练计划了。好在如今互联网非常发达,网络上的资源异常丰富,各种视频教程也是非常之多。比如要学习编程,就可以从网上看看一些评价比较高的视频教程,跟随着视频教程同步进行学习。也可以找几个人一起组织成一个学习小组,在练习的过程中互相支出问题,共同提高。
其次,需要专注和投入。针对一项技能训练,如果仅仅是为了好玩,又或者训练时很放松,基本上不会有很大的进步。练习打羽毛球,如果仅仅是为了图个乐子,图个放松,一般也就不会再去关注挥拍和击球的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合理,更加不会去专门练习一个发球动作成百上千次。专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缩短高度专注的时间,每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一般无法持续长时间,所以可以缩短每次每次练习的时间,但是必须要保证在这个练习时间里100%的专注,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里投入70%的的努力练习,效果更好。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无论再怎么努力练习,就始终停留在某一个点上,无法再进步了,也就是到了一个所谓的瓶颈期。这个时候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要相信这绝不是自己能力的极限。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角度去想,太过专注一点人的思维会很受限制,换个角度去思考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应用刻意练习原则来提高自己,找到那些优秀的人,挖掘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点,那些特点或许就是造就他们优秀的因素。《刻意练习》一书让我们认识到了那么多的天才背后的秘密,只要我们坚持刻意练习,我们的技能就会不断得到提高。该书的最后作者就提出了“练习人”的概念,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