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朱花雯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随工作室的主持人朱花雯老师等一行6人,赴马家中学开展了“送教送培”研讨活动。我执教了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一课。
课后,马家中学老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评课,我也几经思考,反思了自己的这节课。
一、语文课要将“读”进行到底,书声琅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一读齐读题目,体会作者的感情,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二读指名读全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一句话概括内容。三读默读第一段,品析文字,学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四读自由读文段,学以致用。五读齐读并背诵末尾两句,体会排比修辞的效果,响应号召,做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个课堂多种读法,不断推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读”落到了实处。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且方法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在“初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这一环节,就先教给学生方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然后连成通顺连贯的一句话,学生有了方法,概括起来就有了方向了。本文是第四单元,有一个训练重点,学习圈点勾画法,在教学第一段时,我就先进行学法指导:用“——”划出记叙的关键性句子,用“~~~”划出议论的关键性句子,并且在这些句子里找出关键词,用“三角”符号标出来,这样的方法指导很具体,很容易操作,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圈点勾画,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效果很好!
三、在评价同学的朗读之前,教师要先做具体要求,从而使学生的评价更具针对性。在“初读感知”这一环节,我请了三名学生朗读,并要求其他学生从字音的准确性、朗读流畅度、声音的大小和感情的把握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一个孩子这样评价:“第一个同学把‘狭隘’读成了“狭yi(四声,请原谅我不会输入声调)”,读把‘无产阶级’读成了‘无阶级’,希望这位同学以后注意。”还有一个同学评价:“第三个同学读的很有感情,很流畅,声音很洪亮。”看,这样学生的评价就有了方向,而不会出现“读的好”或“读的不好”这样的大而空的评价了。
四、每节课选一个点教学,把它教会教透,实现学生的一课一得。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备课,我是教九年级语文的,但很向往部编版教材,所以选择了七年级的这篇《纪念白求恩》,它的教学重点其一,学习白求恩精神;其二,对比手法的运用;其三,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了,且课后第二题就是关于对比手法的练习,这个点他们老师应该已经教学过了,于是我果断决定,只抓一点———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把它教会教透。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当我在黑板上写下“叙”和“议”两个字之后,学生组词“记叙”“议论”,我告诉他们这是文章写作的两种表达方式,然后以自己去马家中学给他们上这一节课为例,让他们认识了何为记叙,何为议论,再聚焦第一段,引导学生找出了有关记叙和议论的句子,并抓出了关键词,我有提问:“去掉记叙部分行不行?”经过集体交流,他们也充分认识了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接下来几个段,他们学以致用,都能很快找到记叙和议论的关键句,并且找的很准确,再加上课后的小练笔,他们已经掌握了这种写法,也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和“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五、教师要大胆取舍教学内容,从而做到有“舍”才有“得”。在这一点上,我今天做的不够好,在聚焦第一段,学习写法之后,我本来设计的是“自选一段,学以致用”,可是又怕学生选的重复,有些段被落下,所以临时改成把剩下的三个段分解给小组,这样所有的内容就都会被涉及到。结果,就是由于没有大胆舍弃,内容过多,本来设计的拓展环节的练笔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了,只能放到课后了。课后我悔恨不已,少涉及一段又能怎么样?孩子们会找,找的准不就行了?要是我当时“舍”了,孩子们不就“得”——有时间把“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落实到纸上了吗?这样的错误一定要引以为戒!
以上是我自己的几点反思,语文教学,一直在路上!夜已深,就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