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内驱力的发生是需要一个机会的。贵阳之行给了我这个机会。
2.思维流量从何开始,思维流量在哪里,思维流量流向哪里?今天在看卢望军老师的《约客》教学设计时。再一次激发出我头脑中的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考,不应该只是在等待中进行,而应该是在问题发生时紧紧跟进。或许有的老师会说,夲来就应该这样。但对我来说,这样的感觉离我已经很远了。
课堂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问题,哪怕他答错了,也没关系。引导的机会来了。如果我们一直地先等待再回答,就会使一部分思维敏捷的孩子浪费时间或思维放慢。等待是要有的,是给确实需要等待的孩子,静待花开。这样从问题一发生思维的流量就开始运行。或是急流勇进,或是微波粼粼,这样班内的思维海洋就会被激活被带动,哪里还会有思维闲置。
如果让回答问题的方式再多样,一堂思维之水向东流的动态之美不是可以呈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