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智能手机在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普及起来。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青少年,手机仿佛已经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可分离。 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习惯性丢一部手机给孩子,让孩子看看视频、听听课,或是自娱自乐。他们以为手机就是“带娃神器”,孩子可以从手机中学习各种知识,还能安静下来,不吵不闹。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隐患远比大人更严重。特别是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关键阶段的孩子,不当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危害超乎想象!
影响视力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近视患者高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除了过重的学业压力外,过早、过频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也是一大原因。
有实验表明:孩子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玩20分钟手机,视力已经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长期使用之下,待假性近视发展成真近视眼,不仅生活不方便,还可能会导致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严重眼疾。
影响体质
爱玩手机的孩子,通常没有什么时间去运动,而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导致孩子长不高、肥胖和免疫力低下。 不仅如此,长期保持低头姿势看屏幕,对孩子的颈椎、脊椎、腰和手关节的生长发育都有不利影响,造成的损伤往往都是不可逆的。等到成年后再纠正,已经悔之晚矣。
影响社交
尽管手机本来是为了加强人与人沟通联系而发明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对于儿童而言,过度依赖手机反而成了影响他们社交能力发展的“罪魁祸首”。现实生活中缺乏贴心的朋友,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必需品”,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和手机隔绝,而是应通过下面这些方式,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习惯。
合理引导
引导孩子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手机,看合适的内容,其实是一个培养孩子自控力的过程,需要家长绝对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让孩子慢慢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帮助孩子自我成长。
立下规矩
关于手机的规矩,家长一定要定得细致明确,还要和孩子讲明白。比如一天玩手机不可以3次,每次不可以超过20分钟,吃饭的时候和睡觉前原则上不允许玩手机的等等。 当然,光有规矩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家长及时督促孩子遵守规矩,奖罚分明。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就拿玩手机这件事来说,如果自己总在孩子面前一刻不停地玩手机,还要孩子能自我控制,不沉迷手机,显然不现实。 其实,如果家长自己有兴趣爱好,比如喜欢读书,听音乐,画画,运动等等,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在玩中陪伴孩子成长。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放下手机,做这些更有趣也更健康的事。
文章摘自家长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