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每逢下雨无论是白昼或是夜晚,总觉得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突然又想到幼时雨后把伞撑开放在院子里,拿了小板凳坐在里面,静静感受那种说不出的开心。小时候还喜欢在大箱子里放了枕头用腿支配它前行。现在我都有点怀疑当初身体是有多小,能躲进雨伞下面,能蜷缩进箱子里。记得那时家里不知道谁弄来了菊花的种子,在院子里种了一片,盛夏初秋时开的正好。这是入药的一种,我以为只有白色的,叶子蛮好看,不那么娇柔,花朵也不那么艳丽,一层一层重叠着,摊开成一大朵。不知道从哪听来的,它还可以泡水喝,这下它可遭殃了,我跟表哥兴冲冲地拿着爷爷的小茶壶揪下来最好看的花泡在茶壶里,再放上茶叶,枣,还没等泡开,就争着吃枣,然后一饮而尽,可怜那朵花还没发挥它的用处,就被我们清理出去了。有一次,在菜园里捉到一条很肥的虫子,我们方言叫它为大蛆。到家里,架了火,在一个铁勺里把蜡化开,把那条虫子丢进去炸着它,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它被炸的出来了好多像蛋液一样的东西,最后像炒的鸡蛋那样,凝结成一簇一簇,黄楞楞的。
高三那年写了好多关于雨的记忆,连语文老师都记住我喜欢雨。那天中午上学路上一阵雷阵雨,到学校衣服都湿透了。他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淋雨了没?”我可开心的回答“淋啦!”依稀记得一次楼下搭建了一个灵堂,我在书桌前写下《雨中的灵堂》,里面这样描写雨“觳纹在水面上一圈一圈散开……”。高三毕业那天我第一次穿了一双高跟鞋,跟闺蜜打扮的美美的走着去学校,天在下雨,我们却并没有在雨中奔跑,而是在教室坐等雨停。再看到那天拍的照片,还能看得出地面上的水滩,还能记得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留下了青春的印记。
上了大学渐渐对雨没那么深的感情了,却有一种情怀始终挥之不去。淡淡的喜悦,不怎样表现出来。该打伞还是打伞,即使语文老师呕心沥血的说着“春雨贵如油”。我似乎再没有以前那样兴高采烈的盼望天天下雨,倒开始担心下大雨会有好多不便,交通不便,植物见不到太阳没法进行光合作用了。越大思绪就会越多,越胆小。
前段时间读到汪曾祺《人间草木》里面收录到的《昆明的雨》,写得很好。下雨天本来是凉的,读来却有一股暖意。写到雨季的各种菌类,雨季的果子,雨季的花,还有淡淡的乡愁。雨真是一个奇妙的事物,总能让人想到点什么,总要为人留下点什么。或忧或喜。当然小时候,每次一下雨,家里人都在,妈妈就会做米饭,雨天吃米饭,我觉得很是合适。
复读那年夏天,大雨下了一早上,两位发小特意从乡下赶来,我们四个人一起吃了火锅。那时候成绩出来也是格外兴奋,没有任何心里负担,如果有,那就是老妈出门前交代的“早点回家”。下午去东湖抓鱼,有好多好多小鱼苗,还有一个大大的蜗牛。不过第二天它们就死了一大半。这样的小鱼养不了多久,只能当时尽兴即可。后来,我就比较反感弟弟经常把广场的金鱼拿到家里。
今晚又下雨,这是连续高温预警之后下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手机软件总是提醒又是高温,又是暴雨,结果下的也不是开水嘛!跟表哥,表姐坐在啤酒摊上,吃着烧烤,听着哥哥讲他上学时如何调皮,还当着班长,那个风光,用他的话讲,有些事,在我们听来就像传奇一般,可他确实经历过。
雨夜,不怀人,不念己,安稳的睡一觉,明日又要仗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