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深度理解“死”的意义,就不会真正享受“生”的乐趣!

巴黎夜玫瑰

在所有的节日中,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承载双重意义的节日。

一方面,它是中国人传统扫墓祭祖,充满肃穆和哀痛的节日,在这一天,一向将死亡作为禁忌话题的中国人,将不得不直面亲人的死去,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以及人事的无常;而另一方面,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这样看来,清明节的存在,就十分值得玩味深究,因为一个清明节,却承载着大悲与大喜之间的转换,或急转直下,或扶摇直上,怪异而荒谬,令人不得不深思,为何古人要将这两件事情,安排在同一天!

但想清楚了,就会明白老祖宗的智慧:不早一天,不晚一天,偏偏在这一天,让你直面死的痛苦,同时领略生的可贵!让你明白何所谓死?也明白该怎样生?

对于尚且活着的人,死亡的未知,亲人的离去,固然可怖而可悲,但唯有直面死亡,深度思考过死亡的人,才更明白人的一生,该怎样活下去!

01

人类面临着三重死亡

宇宙和太阳都会死,人为什么就应该永存不灭?这是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出的质疑。事实上,虽然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永生不死,有着不灭的狂热与执着,但人终有一死,又是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

人们常规意义上的死亡,就是人的第一重死亡,即肉体的死亡,肌体的死亡。这个死亡,意味着一个活人,从此成为一个没有呼吸的人,会日益腐烂消失的人。也是这一重死亡,让活着的人,充满了恐惧,因为诚如海德格尔所言:死在,我就不在;我在,死就不在。

正因为活与死,是对立与错位的存在,才让那些活着的人,对死去这件事情,充满了排斥与恐惧,这恐惧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人类丧失掌控力的恐惧,也有,还没有活够的恐惧。

但人类其实还有第二重死亡,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死亡:精神的死亡。行尸走肉,就是用来形容这种死亡的。

获奖科学作家,阿南塔斯瓦米的《不存在的人》,就是从精神分裂、人格解体、离体体验等,来探索自我感从何而来。

在这本书里:格拉汉姆得了科塔德综合征,这是一种十分罕见,也鲜有人听闻的病症,简单来说就是,患者明明还活着,却认为自己已经死了。格拉汉姆就是如此,他曾患有深度抑郁症而尝试自杀,他将电热水器放入浴缸想电死自己,却因保险丝被烧而侥幸活了下来。可是自此之后,他深信自己已经脑死亡,哪怕他可以和常人一样吃饭睡觉思考,但他坚信自己已经死在了那个浴缸里。他会去墓地,在那里待很长时间,因为他觉得在那里时,才是和自己在一起。

科塔德综合征虽然不常见,但类似于这种虽然活着,却感觉与死无异的人,实在是多如牛毛,更不要说还有很多,连自己也未曾意识到已经死了,行尸走肉般存在的人了。

所以精神死亡,也是一重死亡,是人类的第二重,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重死亡。

最后,第三重死亡是指,一个人在死后,被人遗忘后,才是真正的死亡。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便是用来规避这一重死亡的词汇。

皮克斯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就表达了这样的主题: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该片的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事实上,中国的清明节其实也是同样的用意,不忘记那些死去的先祖,就恍若他们永远还活着一样。

所以,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宣告了肉体的死亡;自我意识开始消散,认为自己在某一刻已经死掉,从此行尸走肉般生活,宣告了精神的死亡;而被后人遗忘,剪断了在人间的一切人际羁绊,则是第三重死亡。

弄明白死亡是什么,人才能明白该如何看待死亡。

02

你改变不了终将死去的现实

但你可以改变看待死亡的方式

伊壁鸠鲁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减轻痛苦,那么人类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伊壁鸠鲁认为,正是无处不在的死亡恐惧。

其实,人们习惯性的将死亡放在生的对立面,不断放大对于死的恐惧,说到底还是处于对熵增的恐惧!

早在1947年,薛定鄂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物理学上对于熵增的定义是: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统计学则认为:熵衡量系统的无序性,熵越高的系统就越难精确描述其微观状态。

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而所谓的死亡,其实就是一个生命自体,归于无序的状态。

正如佛经所言:死因多,生因少、死缘极多,活缘极少,而死无定期。也就是说,能够促使人死亡的因素很多,各种外力皆可,各种可能皆有,能够让人长寿的活下去的因素却很少,再加上人们根本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到来,这种无力掌控的局面,让人望而却步。

人们害怕这种无序的状态,因而产生死亡焦虑。对即将到来的或者终将到来的死亡,消逝的这一事实产生恐惧,纠结,不解,不安等复杂的思想和情绪。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说: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也就是,虽然死是无可避免的,但你如何看待死,却决定了你能否过好这一生。

演员陈坤,就是因为改变了看待死亡的视角,才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走出来,转而过上真实而踏实的人生的。

早在七岁时,陈坤目睹了外公的去世,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使他一直生活在对于死亡的恐惧中。直到后来他阅读了,索甲仁波切大师的《西藏生死书》。通过大师的引导,他明白了三件事:死亡不知何时会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从死亡这面镜子里看见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陈坤意识到了每个人都会死去,所以更应该珍惜生命的意义。与其为未知而忧虑,不如充分的享受眼前的生活。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死亡的必然后,他反而活得格外清醒而自知,在浮躁的娱乐圈里,成为一股清流般的的存在。

作家史铁生曾感慨道: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了,谁想它想得坦然镇定了,谁就赢了......要是你先就对它说"不",固执地对它说"不",你不仅一无所得,反而会焦躁不安、恐惧倍加,终生受它的伤害。其实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于你自己的这种恐慌来伤害你的。

如果你对终将到来的无序状态,无能为力,那就放弃抵抗,毕竟从古自今,也没有人能够抗拒这种自然规律,所以与其担心忧惧,不如不负时光不负生命,享受眼前的美好!

正如一位知乎网友在回答关于死亡的话题时,所说的一样:我询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害怕自己的最后一天?那一天对死亡的贡献并不比其他日子更多。最后一步并不会引起衰竭,只是显露出衰竭而已。

用欧文·亚隆的名言来总结就是:我活着的时候,无所谓死亡;当我死去的时候,我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要害怕那些我们永远也感觉不到的死亡呢?

03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存在

死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存

欧文·亚隆说: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2018年5月10号,104岁的英国科学家David Goodal,在瑞士自愿接受安乐死。他坦言:我很高兴能够结束生命,我活得实在太久了。

图 | Pinterest

David是一个勤勉上进的人,作为大学的高级讲师,他获得过三次博士学位,撰写过100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荣膺过澳大利亚勋章。65岁的高龄依然坚持工作,编著了30余卷的《世界生态系统》,审核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章和著作。100岁时,还在最权威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

但是,即便依然想要做很多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加,David渐渐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所有人都出于安全考虑,而限制他做很多事情。于是,晚年的David觉得乏味而无聊。“我非常遗憾活到这个年纪。”他一脸平静的表达自己的困惑。

图 | Pinterest

由于在澳大利亚,以David的状况很难申请安乐死,所以他告别家人亲朋,远赴澳大利亚,开心的迎接死神。

对于David的而言,死亡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只是对于今生的一个终结,如果这辈子已经活得足够充实,那么早点死去,也是一件挺快乐的事情,毕竟活太久,也是会腻的。

对于那些已经将人间充分体验完的人来说,阴间只会成为一种诱惑。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张表格图,将人生画成900个格子,每过一个月就涂掉一格,于是,人们肉眼可见的是,自己离最后的时限越来越近,心生惶恐和不安。

图 | Pinterest

(20岁的我们)

图 | Pinterest

(50岁的我们)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理解这个表格,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如果把死亡当做是截稿日期,当做开学的日子,那么当你充实的度过了每一天,充分的完成了每一天该做的任务,那当你一格一格涂掉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离最后的圆满,越来越近了。

你在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虽然充满了成就感,但也渐渐感受了躯体的衰老和疲惫,于是,死亡,就是一次可以彻底休息的日子。在那个漫长休假来临之前,处理好所有该做的事情,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当务之急。

而所有的不安,都源于你,并没有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而踏实的过完每一天,所以,你害怕大限将至,像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担心老师最后的批评,而对于那些做好这一切的学生而言,死亡意味着,终于跑到终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想明白这一点,大约你就不会的抗拒最后的日子,反而有动力过好眼前的生活。毕竟,永远没有截止日期,是一件多么没有挑战性的事情啊!

所以,最后祝大家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清明节!做你想做的事,爱你相爱的人,不辜负生命中的每一天,不错过每一个可以起舞的日子!如此,足矣!

图 | Pintere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