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导师过来又跟我们吐槽,说她昨天接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个小姑娘,估计刚参加工作,上来便问“您是张老师吗?”,导师答是,并问对方是谁,小姑娘说自己是A公司的,希望导师能给介绍几家某食用油品鉴公司,导师不高兴了,问她是谁,姓甚名谁,姑娘说自己是A公司XX部门的职员,导师更不高兴了,最后一次问她的名字,姑娘终于“后知后觉”说了。
过了一会儿,列表里有一条微信好友申请,理由是希望咨询参加食用油中级品鉴班的事宜,“一般不说名字的我是不会同意申请的,微信里必须是实名的”,导师跟我们说道,虽然这条申请没讲名字,但目的明确,毕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陪陌生人聊天,通过后,对面的姑娘说自己是B公司的初级品鉴师,想参加这次由导师负责的品鉴班,导师说可以按常规程序报名即可,又问她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姑娘没答,这时姑娘说其实是这样,她的同事是初级品鉴师,但临时有事参加不了,自己希望可以代替参加,在导师的再三询问下得知她并没有取得初级品鉴资格,导师听后不乐意了,你都没资格哪能替代别人啊,姑娘随后又说,她同事能来参加,又问她同事名字,结果一查并没有报名,姑娘说发邮件报名了啊,一截图,邮件静静的躺在草稿箱里,导师无语了。
讲到这里,导师已经生气了,但她还是坚持为我们讲了第三个人。在某行业QQ大群中,有人申请加好友说有事,导师一琢磨以为是哪位合作人或同行有急事,赶紧同意了,结果问他姓名时,对方说姓名不重要,不重要个P,我们都要替导师爆粗口了,又问他有什么事,结果人家说,没事,想随便聊聊,可拉倒吧,我们导师又不是知心大姐给你解决情感困惑,也不是鸡汤大师,为你煲汤鼓励你。怪不得导师要炸,要我我也炸。
这时,重点来了,导师为我们逐个分析,第一位打电话的姑娘,错在不坦诚不自信,在向别人咨询问题时,你起码需要自报家门,你是谁谁谁,这是对对方基本的尊重,现代成年人的交往,开门见山,坦诚相待,能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前几年有位师姐,老师让去交接材料,总会大方介绍自己是谁的学生XXX,以致毕业后几乎认识的老师都会问导师这位师姐去了哪里。所以,你们要记住,以后出门办事要记得自报家门,我是XX的学生XXX,导师告诫我们,不要不愿不敢说出自己的名字,导师的名字能说,你们学生自己的名字怎么就不能说了。
第二位发微信的姑娘,也是没有提前介绍自己,还遮掩不真诚,与人交,贵在诚,说报名的同事一会说不能参加,一会说能参加,结果报名邮件还没发,万一负责人一个生气,直接取消学习资格呢,所以,你们以后与人相处还要真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导师告诉我们的第二个道理。至于第三位发QQ的小伙子,导师告诫我们,万不可做这种无聊低趣味的人,也要远离这种人。
这是我不禁想起自己以往帮导师送资料时的场景,“老师您好,我是张老师的学生,来给您送XXX材料”,确实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样,不想不愿不敢甚至觉得没必要提及自己的名字,反正自己是个小人物,大牛们也记不住甚至是不屑于记,报导师的名字就够了,再从侧面映射了我们内心的不自信,但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甚至相交不都是从记住开始的吗,记住名字,记住样貌,记住特征,换句话也就是刷存在感,导师读博期间,师祖便是让她不断的送材料,取材料,跑上跑下,介绍其他方向的大牛并向其学习,刷脸成功,并凭借自身的学术能力留在了这里。
很多情况下,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只是一个自我介绍,下次,请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名字,小人物的名字也可以响亮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