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篇文章,文章说在一九二几年时候作者在亲戚家遇到一个佣人。刚来的时候扮相粗鄙,作者当时就说了句“真土”。没多多久,在“小姐”的影响下,转身变成了出水芙蓉,一颦一笑、一静一动都如一道风景,赏心悦目,作者甚至为了能和她说上几句煞费脑筋。
十八岁的年纪,如花儿般的娇嫩、绚烂。可她的命运就如同那个年代大多数姑娘的命运一般,为了生存深陷泥潭,不管怎样挣扎也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
她两年前就被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这个男人喝酒好堵,她跑回了家做工。家里有一个大龄单身的父亲,于是流言蜚语在她身上变着花样轮番来。有丈夫的、有父亲的,传这些话的人有同是底层的男人、有同样苦命的女人,幸灾乐祸、看笑话、听乐子的多,同情的成分没听出几分。
后来姑娘被遣回了家,丈夫要80块大洋才肯放她,她家里拿不出,她跑回主人家求助,又被赶了出来,他父亲就到处给她找人家。作者听了又是一阵叹息。
到学校作者把这事儿讲给了他的朋友,朋友说那可以撮合她和另一个朋友,于是三人又调侃了一番,谁也没有真正想过主意。再后来听说那个姑娘打扮齐整,挑了一个生意人,他们又叹息了一番。
看到这儿,我也忍不住一阵叹息,心情复杂。
我理解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活的很不容易,可能真的没有能力帮助姑娘,但我不理解他们如同其他人一样把这当成故事、乐子般调侃、说笑。因为我觉得这并不好笑,我听了只觉得悲伤、难过。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感到悲伤,为那个艰难求生的姑娘感到难过。倘若她最后过的好,哪怕是生意人也好啊。
我相信作者和他的朋友都是善良且有良知的人,可即便是这样的人,面对这样的事情也只是只做一个旁观者、一个听众,也只当做是一个故事、一个谈资、一个乐子。是因为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了才变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还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人和事还谈不上悲惨、够不到悲伤,引发不了他们的同情心。
若是这个原因,那就更让人觉得难过,感到悲伤,那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世界,那个年代的人们到底都经历了怎样的悲惨人生?以至于把苦难当成乐子,连基本的同情心都难以共鸣。
可说到底我也无法感同身受,没有在那个年代我也不过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听众,又有什么资格评说呢?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用我们的想象去轻易评论别人经历的人生。
可我依然忍不住为姑娘的遭遇感到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