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在煮饺子的时候,巷子里传来手艺人洪亮的吆喝声——剔刀磨剪子。久违的吆喝声拖着长长的异乡腔调,让我有冲出门的冲动。匆匆煮好饺子,火急火燎跑出去想看一眼那曾经熟悉的场景,但手艺人早已走远,只能远远的听到那洪如钟的吆喝声。
要是多年前,手艺人只要吆喝一声,不会象今天这样来去匆匆,不会象今天这样无人问津;定会被好奇的孩子们,和前来问价的大妈大婶团团围住,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豪爽的笑声定会让小巷热闹非凡。
一旦讲好价钱,手艺人便随意找一块平坦的地方,放下肩上的条凳和褡裢,取出自己磨刀的法宝,一切就绪坐等谈好的上门生意。
那一刻,孩子们在一旁会好奇的问这问那,大妈大婶会和手艺人拉起家常,手艺人一边麻利地干活一边笑着回答。待到菜刀或者剪刀磨好,好心的大妈会递上一碗开水或者一杯茶水;若是赶在饭点,手艺人也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麻食或者喝一碗香甜的包谷蓁。每每此时,手艺人受惊若宠地站起,顾不得擦掉手上的污渍,只是豪爽地在衣襟下一抹,便道谢接过饭碗。
吃饱喝足,善良的手艺人心里过意不去,总会少收点钱,或多磨几件物件用来感谢好心的大妈大婶。而心地善良的关中婆娘此时都会说:出门人不容易,一碗饭不过是多添一瓢水的事。
待干完活,手艺人小心翼翼地把钱装在贴身处,收拾好家当,将褡裢耷在条凳末端,然后将条凳扛在肩上;迈开步子嗓子一扯,那带着异乡的韵味又在小巷上空回荡。淘气的娃娃们跟在手艺人的身后,模仿着异乡的腔调,拖着长长的后音——剔刀磨剪子……
曾经的小巷,有箍盆瓮高昂的呐喊声,有焊洋瓷盆如歌的吆喝声,也有卖米花糖那秃头老汉,还有捏糖人的那个大个子……
岁月如梭,时代前进的脚步让曾经的手艺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熟悉的吆喝声,在多年后的今天,听到是一种执着是一种悲凉……
还有多少手艺人能坚持到最后?我不知道。但今天,我得感谢这位手艺人,感谢你的执着,你洪亮的吆喝声让我再一次回到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