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豆瓣就像是个工具,有几个场景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豆瓣:(1)每次想去看电影之前,会看看豆瓣的评分,包括现在也是一样,最信赖豆瓣的评分和推荐。 (2)想参加一些周末活动的时候,会看看豆瓣活动。(3)希望买书籍的时候,会到豆瓣上查阅评分和评价,决定是否购买。
我不属于豆瓣的核心用户群,但是这几个功能全部都是豆瓣花大力气打造的产品重点。什么时候我开始远离豆瓣呢?PC时代向移动时代转移的时候,豆瓣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这个迁移是失败的。豆瓣将自身的功能进行了非常细化的拆分,每个核心业务都拆分成1个app上架,对于我这种选择恐惧症儿童就选择了放弃下载。豆瓣在进行移动迁移的时候,用户的预期与产品的方案有反差,一大批用户撤离。
时隔好多年,再次回看豆瓣,豆瓣虽然已不再是当初的豆瓣,但是也仍然值得借鉴的地方。
1. 社区的氛围如何维护
有的社区产品通过提高社群门槛,帮助维护前期社区氛围。豆瓣对于用户没有特别的限制,豆瓣一直倡导用户自运营,所有的小组分类等都是用户自行创造,社区氛围和规则也是用户自行创建和维护。每个小组都有对应的组规,如果不遵守,会被组长剔除。也许是前期豆瓣的宣传深入人心? 但是用户确实维护了社群的氛围。
2. 商业化
豆瓣的商业化的过程中,也同样在思考用户的使用场景,没有强加与社区氛围、用户气质不符合的商业方案。现在能看到商业化,卖书、卖电影票,提供电视剧观看渠道等,都是融合了用户的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