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采访了廖妈妈,随后又有一位老朋友愿意被采访,廖妈妈的老公因为看到我对廖妈妈采访后的总结有所启发,他们开始思考和讨论“我们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也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后来廖妈妈的闺密也开始排接受采访的档期。
昨天是“妈妈导师培训班”的第五次团体学习,课程形式是读人,读完后,发现读人比读书烧脑多了,大家很多陷入了混沌状态,曾经很多人固守的对与错的边界开始解构和重构的过程,让一个成人有所改变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但这些妈妈们因为伟大的母爱,每个人都愿意直面自己人生的真相,看见无意识中自己在导演什么,也能够逐步用上帝的视角去看自己。
韩老师分享了最新的体验:观察,止于观察。克里希那穆提说:在关系中学习,在悠闲的状态下学习,学习就是不带评判的观察。
如果我们每一个妈妈都能够慢下来,观察而不评判,观察而止于观察,带着爱心去学习和探索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是自己的老师,TA在想尽办法的爱我们,也在用各种方式告诉我们如何爱TA,饱含着爱和耐心,放下头脑里的知识和理论,养育孩子就是最好的成长和修行之旅。
昨天课上问大家:你给孩子传承了哪三个核心的价值观?
很多妈妈都很茫然,有的担心自己的孩子已经过了人格建构的最佳时期,有的纠结自己和老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孩子会遇到价值观冲突的挑战,还有的会犹豫自己行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语言传达的价值取向不吻合,对孩子造成的困扰等等。
很多人说:我读了那么多书,知道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每一天的选择和生活,到底是什么影响我们的孩子成为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归根结底就是每一个父母、家庭、成长经历当中,孩子收到了怎样的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孩子天赋人格的统合,这逐步形成了一个人最核心人格特征,这是最难以改变的,除非发生重大的突发事件,对一个人会产生影响,否则“从小看大”几乎就是命了。
昨天晚上老公又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安心在家相夫教子,照顾公婆,他赚钱养我就够了。我说: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如今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已经把女人唤醒了,我们再去装睡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我是多少钱都可以活着的,但是如何活着,活的更有质量,这个事情只能我自己决定,否则对我而言就是牺牲,我是不会允许我牺牲的,因为即便牺牲也不可能更多的成全任何人,所有的家事都能找到有效的解决的途径,而不一定需要我自己亲手做所有的事情。他无奈的看着我,说你就尽量协调一下,不要完全不管就可以了。
早上走在送多多的路上,我问她:你如何看待昨天晚上爸爸对我的要求?她说:我都忘了。我说:就是爸爸希望我只是在家照顾你和爷爷奶奶,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说:人肯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不然活着太无聊了。
我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孩子,我并不清楚,但把自己的人生理顺,对我而言,觉得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不为过的。把自己过好,好到那个自己能够企及的至高点,我们才能知道怎样是好的,虽然这不是所有人的人生答案,但至少对自己而言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对孩子而言有一个确定的参考。否则,多说无益,人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相信听到的,孩子也是如此。
作为父母,用行为去影响,而不是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