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在韩虎和魏驹那里得到实惠后,智瑶对自己的决策和谋略很是满意,又开口向赵无恤要蔡和皋狼两地的归属权。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赵无恤拒绝交地。一向跋扈的智瑶在碰到了钉子后恼羞成怒,率领智、韩、魏三家的兵力向赵无恤展开攻势。
赵无恤审时度势,自感无力抵抗,想要逃离晋国首府(今山西曲沃),就问身边的随从:“我们能逃到哪里?”随从说:“长子最近,且城墙刚修建完毕,坚固厚实。”赵无恤说:“老百姓刚完成大项工程,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又让他们死守城池,很难与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里的仓库充实。”赵无恤说:“仓库充实是因为都是搜刮百姓的钱粮物件,本身都没多少东西了,还让他们送死,很难与我同心啊!还是前往晋阳吧,那是家族的老地盘,尹铎又待百姓宽厚,人民必定与我同心。”于是前往晋阳。
此段讲了智瑶向韩家和魏家索要地盘之后,又向赵家索地时,赵无恤的决策过程。其中,有这么几点值得思考。
1.对人性的把握
上回说到,智瑶向韩虎、魏驹要地,韩虎、魏驹不愿。
韩虎的家臣段规说:“智瑶刚愎自用,又贪财好利,如果不给他的话,他可能会采取措施;不如满足他的要求。按照他的性格,拿到地之后肯定还会向其他人提出同样的要求;如果其他人不给,他必然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战端而静观时变、伺机而动了。”
魏驹的家臣任章说:“智瑶的这种做法肯定会引起其他家族的恐慌;我们再给他地,他肯定会更加狂妄骄傲。然后必将志骄轻敌,我们在警惕的同时有和其他家族亲善;用团结一心之兵来对待智瑶的轻敌狂妄之兵,智氏必将命不久矣。”
两人虽和智瑶无直接接触,但是事态的发展却被他们预测到了。
细品他俩的谏言,都是从人性角度去分析,尤其是从智瑶的内心活动、性格去分析。
人性都是相通的,虽个体之间也有差异,但差异也不会差到哪里。
虽差异也不会差到哪里,但是因个体之间的细微差异,所做的决策有时候也会失之千里。
就像嘉靖年间在推行的改稻为桑一样,本身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但是胡宗宪一开始就知道不可行,因为它知道那些个地头蛇人性上的贪婪。
2.问别人并不是没有办法
赵无恤给随从抛出个问题,随从答了两次都没有答中要害,最后还是由赵无恤自己解答了。
坐在高位上,有时候提个问题,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想听听别人的见解,帮助分析一下;而有时候,也是在考验别人。
像前面出现的智果、智国、段规、任章等人,也是回答了问题,但他们的名字留在了史书上。
像这个“从者”,一直是以“从者”的名号出现,不见真名。
回答问题体现的是水平,是能力。
回答不好体现的也是水平,也是能力。
也许,这就是虽看到他的回答,但他还是以“从者”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吧。
3.为什么是晋阳
长子、邯郸和晋阳相比差在哪里?
是人心。
当然,晋阳(太原)的地理位置也是相当重要,在此不进行探讨。
4.未雨绸缪的看不见的好处
在003中已经说过了稳固晋阳的由来,本节也可以算是003的续篇。
赵简子还是厉害的,选后选仁,选人选诤,选城选稳。
选后选得是赵无恤,选人选得是尹铎,选城选得是晋阳(自古兵家重地山西太原)。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后面和后代。
未雨绸缪的事当下看不见结果,甚至可能会招来骂声。
但是,越往后,越能看见影响之深远,越能体会到眼光之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