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九、正知而住(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正知而住?】
在種性地這一科裡邊,有四大科。第一科是自性,第二科是安立,第三科是諸相,第四科數取趣。現在是第二科裡邊的安立,就是種性的安立,這裡邊的事情很多。這個種性的安立裡邊有兩大科,第一科是正辨相,第二科是廣眾緣。廣眾緣裡邊有兩大科,第一科是違緣已經講過了,第二科是順緣。順緣裡邊是有二大科,一個是勝緣,一個是劣緣,這個勝緣也講過了,現在是講這個劣緣。劣緣裡邊一共分十二大科,第一科自圓滿,第二科他圓滿,這兩科講完了。第三科是善法欲,第四科正出家,第五科戒律儀,第六科根律儀,第七科於食知量,第八科悎寤瑜伽,這都講完了。現在就是第九科正知而住,這個正知而住裡邊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云何正知而住?」怎麼叫做正知而住呢?這個正知而住的意思,對我們出家人來說,應該說對一切的修行人來說倒是很重要的事情。這個「正知」對「正念」說,這個「正念」就是心裡面常常地保持清淨,不貪、不瞋、不愚癡,那麼就是正念。可是失掉了正念的時候這個顛倒妄想就出現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正知,你趕快地你要迅速的覺悟,知道內心不清淨了,要不忍受這個不清淨的心裡活動,趕快地要棄捨這個不清淨的心裡活動,把它調轉過來恢復正念,這個作用叫做「正知而住」,就安住在正念裡邊。這個正知是一種智慧,由智慧的覺悟把正念恢復過來,安住在正念上,這叫做「正知而住」。這個大意也是這樣子。
這是第一科是徵,怎麼叫作正知而住呢?第一科是問,云何正知而住?第二科解釋。
未二、釋
【謂彼如是常勤修習悎寤瑜伽已,若往若來、正知而住,若睹若瞻、正知而住,若屈若伸、正知而住,持僧伽胝及以衣缽、正知而住,若食若飲、若噉若嘗、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臥、正知而住,於悎寤時、正知而住,若語若默正知而住,於解勞睡時正知而住。】
「謂彼如是常勤修習悎寤瑜伽已」,說是那一個修行人哪,他這樣地長期地精勤地用功修行這個悎寤的瑜伽,就是不要睡很多的覺,很多的睡眠,但是也不要睡太少。這樣子用功了以後呢?「若往、若來,正知而住」,那麼你或者是到別的地方去,或者是到禪堂裡去,或者是來到講堂來,或者是到聚落裡邊去,你要保持你內心的清淨,正知而住。
「若睹、若瞻,正知而住」,這個「睹」就是遠遠的看,這個「瞻」是近觀,就是在附近看這附近的地方。若遠睹若近瞻、或者是向上看或者是向下看,心裡面也要正知而住。「若屈、若伸,正知而住」,或者是你這身體有的時候彎屈或者伸、或者這個背、或者是足,你若屈若伸你心裡面也要正知而住。
「持僧伽胝」,「僧伽胝」就是我們出家人搭這個大衣;九條衣、十一條、十三條、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二十一條乃至二十五條衣,這大衣。「及以衣缽」這個衣就是或者是五衣、或者是七衣,加上你拿這個「缽多羅」,這個吃飯的時候這些飲食的這些器,你心裡面也要正知而住。「若食、若飲」,你若是吃這個「食」,所有的飲食總名為「食」,那麼下邊說這個「飲」當然是飲水或者飲湯這樣。「若噉」這個「噉」就是吞噉,就是吃飯吃得很快,或者表示這個意思,或者是「嘗」、嘗嘗它的味道,你內心也要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臥」,這是你身體的威儀,但是你內心也還是要正知而住。
「於悎寤」的時候你心裡面要正知而住。「若語、若默」也要正知而住,和人談話的時候、或者是不談話的時候,你內心也要正知而住。「於解勞睡時,正知而住」,這個「解勞睡」這個「解勞」是「睡」的作用,解除疲勞,這個在那悎寤瑜伽之外,你中夜的時候休息,現在這個解勞睡是其他的時候,或者是由於你這個修禪定或者是什麼事情特別疲勞,你這時候可以打一個盹可以休息一下,這個時間是很短促的,這個時候也要「正知而住」。
未三、結
【如是名為正知而住。】
這是第三科結束了。這表示從早晨……這晝夜二十四小時,時時地要保持內心的清淨。說是有的時候不能夠……一時失掉了正念,立刻要把它調轉過來,這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午十、樂遠離(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樂遠離?】
這是第十科,前面是第九科。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說怎麼叫做「樂遠離」?就是歡喜樂遠離這怎麼講呢?第二科是解釋。
未二、釋
【謂由如是所修善法、無倒修治初業地已;遠離一切臥具貪著,住阿練若、樹下空室、山谷峰穴,草積迥露,塚間林藪、虛曠平野、邊際臥具。】
「謂由如是所修善法,無倒修治初業地已」,就是像前面這樣子所修的這些善法,有自圓滿、他圓滿、善法欲、正出家這一類這就是「無倒修治」,沒有錯誤地來修治你的身口意,而這一部分的修行叫做「初業地」,就是在佛法裡邊發了出離心、發了無上菩提心開始修行的情況,這是初開始修行要這樣子用功叫做「初業地」。像正知而住這個要出家,有善法欲而後出家了,應該先要這樣用功修行「初業地已」。
「遠離一切臥具貪著」,這就是這個「遠離」,這個「遠離」指什麼說地呢?就是你的臥具的愛著。說是我這個臥具很不好,你對於這個很不好的臥具你不高興這也是執著,或者這個臥具很好你愛著它,這也叫做貪著。這個境界,從分別心上去看當然有如意、有不如意都有執著心,現在你都不要執著,好不好都不執著這叫做「遠離」。
「住阿練若」,前面說臥具,這底下說你居住的這個情況、這個環境。你住在寂靜處,或者是住在「樹下」,這個樹下也是寂靜處,或者是這個「空室」裡邊,這個「室」這個房子裡面是空的,那個寂靜處的這個房子是空房子裡面。或者是「山谷」裡邊,或者「峰穴」,這個高峰那個地方有一個穴你在那兒住。或者是「草積」,這「積」就是集聚,這真是就是所謂茅蓬了,這個茅草這麼一個小房子,茅草做成的房子。或者是「迥露」,在很遠的地方在那裡住,沒有房子連草房也沒有就是在露地,沒有覆蓋的在這地方住。或者在「塚間」,這個墳墓的地方。或者是「林藪」,「林藪」就是樹林子裡邊,就是很多的草有很多的樹那叫做「藪」。或者是「虛曠」的地方,在「平野」,不是高山也不是低下的地方,很平曠的地方,平野的地方。「邊際臥具」你這個臥具是很不好的,達到最邊際了是最不好的臥具,你都能夠不在意,這樣的地方你可以用功修行。
未三、結
【是名樂遠離。】
這叫做「樂遠離」,要歡喜遠離,不是在聚落裡邊。
這是結束了這一段。下面第十一科是清淨諸蓋,分三科,第一科是徵。(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