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老师的来源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的推进,面对大班额的现状,以为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总感觉力不从心,尤其是不能兼顾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和学困生“难以消化”的问题。那么“小老师”就会是上课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如果你能把班上的“小老师”培养好,相信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传统课堂和小组合作课堂中。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老师滔滔不绝的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但是这样的模式可能会使有些学生听着就睡着了或者有的学生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下课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小组合作课堂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学,而课堂上是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互动过程中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和检测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的老师:工作兢兢业业,教学循规蹈矩,对学生的关注也无微不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事无论大小他都要细心过问,学生锻炼他担心安全,学生看课外书他要看看里面是些什么内容等等。太累了,老师!尽职尽责精神虽可嘉,可这种做法欠佳,有意无意地充当了一个尽职的“保姆”的角色。这样的老师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唯唯诺诺的“听话娃”,但会使学生缺乏自立意识及创新精神,难以迎接时代的挑战。所以我们老师要从“保姆”的这个角色用解放出来,转化为一个“教练”的角色。
那么教师与教练又有什么区别呢?教师:基本上包揽了课堂上从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所有的事情。教师课堂上主要以言传知识为主,从上课自己包揽讲到下课。教练:传授经验,先教学提要求后再各自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都可以听见教练对队员喊停!停!停!为什么教练会随时喊停?说明教练教的那一部分,队员还没完全弄明白,还需要在这个环节反复的练习。教师大多时候是坐等学生来问问题,而教练是在队员练习的时候就着急给队员揪出问题所在,马上纠正后再重新练习。
其实我们上一节课主要就是把一个大的流程,讲、练、评的一个传统的大流程,拆成了很多小的流程。这一个小流程和大流程相比,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更多的,叫做短反馈的东西。在课堂里,老师其实有一个持续的困惑,就是滔滔不绝讲述的时候,其实并不太清楚,坐在下面的学生,他的吸收的程度会怎么样。有经验的老师可能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或者抽查一两个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学生对教学的吸收程度,但是对大部分的老师来讲,可能还缺乏这样的能力。这样一个过去的长周期和长反馈,它带来最大的弊端是让老师大部分时候的讲授,都其实陷入非常没有针对性,比较盲目的一个状态。我们希望把一个大流程,拆成更多的小流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建立更多的短反馈,这个短反馈和更多的资源结合之后,我们觉得才有可能带来课堂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就是在课堂里面,建立了一个我们称之为“小老师”的角色。因为一个小流程就是一个短反馈,教师要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每个环节都检测到的话,难度是比较大的。当然在我们学校现在的网络课堂中,学生是人手一个平板,教师通过平板上的检测,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的学校里还没有实现这样的学生人手一个平板,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一些“小老师”的协作来共同完成每个流程的短反馈。
二、小老师的产生
第一步选:优先把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确定为“小老师”,专门进行一些课前训练,增强们的自信心,自己能做题不算会,若能教会别人才算真正会。也可以教师充当一下学困生,请他们给我讲解某些问题,在他们讲解过程中教师不时提出质疑,“刁难”他一下,之后帮他们理清思路,指点方法,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担当小老师进行二次、三次磨炼,最后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当老师的感觉,这样担当小老师之前的胆怯、不自信也逐渐被勇敢、自信所取代。
第二步就是培:在培训的过程中也是陪伴小老师成长的一个过程。“小老师”上课最大的难度应该是课堂上的组织能力。因此,在选定好小老师人员后,要把他们召集起来开会培训,使其明确职责,好开展工作。对“小老师”的培训,要注意从姿态、语言、手势简单的基本的培训后,再深入到应变能力的培训。
第三步放:放其实是对“小老师”的一种信任。放的同时我们教师要注意这么三个方面 :
一是“扶一扶”。“扶”是引导学生成为小老师必不可少的一步,它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放”。在课堂小老师的培养过程中,有的小老师只按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解决问题,没有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有时甚至三步并作两步,思维跨度过大,会让学困生觉得摸不着头脑,这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也可以时不时“刁难”他一下,然后再“扶一把”,让他们渡过这个坎。课后告诫他们:虚心进取不自满,耐心务实讲奉献。
二是“引一引”。小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往往交织在一起。作为老师,既要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又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估计他们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教师既要做他们的向导,又要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不足给予分析、指点和引导,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把培养和使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是“拉一拉”。对于能力较弱的小老师,我寻找时机带他们一起解决几个问题,并让他们学着老师的方法去做,在课堂中去模仿和感悟,反复多训练几次。
三、小老师的炼成
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凉水井中学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老师。他们有的在暑假帮助老师培训初一新生;有的在小组合作中起到典范和辐射作用;有的走上讲台替代老师讲课;有的走出学校走出宜宾给全国各地的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学生走上了讲台就是一道美丽风景,而老师就成为了欣赏风景的人。
四、个人反思
在我们凉水井中学培养出这么多的“小老师”后,让我感受到“小老师”让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由一个人战斗变成多人共同协同作战;用最短的路径来达到同样的效果;课堂上除了老师想到的各种学习方式,小老师独立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帮我们想到更多;课后后进生的督促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小老师也帮忙跟进;课前课后的安全也是离不开小老师的帮助。小老师的培养,贵在持之以恒,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使孩子学的有趣、学会学习,坚持下去不仅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解放了老师三尺讲台的限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总之,做教育肯定是辛苦的,只是辛苦方式不一样,结果不一样!一节课的时间不要浪费,不要去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了风暴,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著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投身到课改的暴风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