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的成功或失败,收到称誉或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简书停更了几天,原因是我觉得日更并公开发表这种事情目前还不适合我。本以为头20年看过很多书的我写作应该有些底子,于是自信满满的认为至少能撑一个月吧。可写下来却发现还是过于乐观了些,居然一周七篇的量都没有凑够。又不愿意随便发表些未经思考的文字垃圾惹人耻笑,只好相信写不出来是因为输入不够,该充电了。所以最近一直在看书,也顺便安抚那颗浮躁的心,保证能充分的思考。写不出来还是因为思考地不够清晰和透彻,回想前几篇文章不过是看多了鸡汤照着套路拼凑的东西,满篇陈词滥调,骗骗中小学生的鸡血之作,实在难以入的了一个有着成熟心智的成年人的法眼。后来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索性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说到这里,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写作?”一开始,我不得不承认我有庸俗和浮躁的想法,就是我要拓展我的第二技能,我想像弘丹或是其他简书大神那样通过日更打卡便可日渐精进,然后成名出书,一路开挂,从此实现财务自由,抛却目前人生种种烦恼,迎来生机勃发的人生第二春。可现实证明这样的想法果然是“too yang,too simple”,和磕了药就产生自己无所不能的幻觉一样,药效一过就把自己打回原形,定睛一看漫漫长路才不过走了几步而已,家门口都没出去。“千里之行,始于跬步”,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踏实走,饭也得一口一口细嚼慢咽着吃不是?
而当路走着走着发现偏离了方向时就得多问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因为时间久了路上干扰一多就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翻出第一篇简书文章,选择写作其实是我遭遇了中年危机,青春不再,前路难行,压力逐渐袭来却找不到出口,内心慌得一逼,焦虑情绪无所遁形。鉴于此,我总得找一样东西降服岁月的流逝带给内心的恐惧感。最终,寻寻觅觅,发现最适合我的莫过于阅读、思考和写作,因为这些能给我带来充盈的内心和灵活的头脑,还有进步和改变。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改变是对命运的一种选择”。当生命之水不再流动,意味着死亡将近,这恰恰是我最不愿意接受的。既然不能接受命运就只能创造新的人生轨迹,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多种生命的可能性。一想到这,我就释然了,理所应当的拿起书本,沉浸在与智者的精神对话中,再没有任何杂音吵得到我、打的败我。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