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长会上鲁冰老师和孩子、家长们做了阅读方面的讲座,听着鲁冰老师的分享,让我赞叹孩子们的童心、童话创作就在一点点的引导中激发出来。不禁感慨,原来童话就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给它一对翅膀,就可以展翅飞翔。
然而听着听着,貌似变了一些味道,心想:这又是来推销自己的书的……
然而,当我有机会和鲁老师近距离接触、交流时,发现鲁老师已经把他和他的童话故事融为一体,成为了自己的“骨骼”和“肌肉”。他热爱着自己的写作,热爱着他笔中的每一个童话故事。
种下一颗写作的种子
鲁老师用塑料袋包裹着他的二年级课本,随便翻到一篇文章,他都可以熟练的背诵,他说:“我的老师一定不如北大清华的老师教的好,但我觉得我的老师是教的最好的,因为当年让我们背诵的每一篇课文现在依旧深深的引入我的脑海,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我的老师不会写作,也一定不如北大清华的老师教写作教的好,但我的老师会带着我们走进田间地头,去观察大自然,去体验生活,让文字慢慢的涌上心头。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种下一颗写作的种子,我要励志做一名作家,要把文章刊登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上。”
是呀,我们的教学往往都停留在课堂里、书本里,让孩子们去想象,然而不去接触、不去体验又如何写得出生动、真实的文章呢。
成功=潜力-内心的干扰
当问到鲁老师是什么原因开始走上童话写作之路时,他说:“最初也写过很多题材的文章,也当过8年的公务员,然而当自己因为各种原因“走投无路”时,我觉得童话能让自己保留住本心,能让自己充满能量,能让自己插上翅膀飞翔,所以他选择改变。有可能每天背诵作文模板,刷刷题一定会考高分,但这样的孩子绝对长大后成不了华罗庚、成不了安徒生……,因为孩子们的“七窍”都被慢慢的闭合了。”
是呀,在当今“内卷”的环境下,我们努力让孩子们学学学、背背背、写写写,到了高年级孩子们都不说话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七窍”都慢慢闭合了。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体制,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成绩”指挥棒,但在我身边的孩子我想让他们保持一颗童心,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颗求知心,厚积薄发,将来这群孩子们无论从个人还是成绩一定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