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观《归去来》,看到居中的男主书澈,一直对曾经为自己犯下大错而没有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而耿耿于怀,一直对父母当初对这件事情极力的劝阻和隐瞒行为不能彻底认同,在一天一天的日子中,在一件一件的琐事中,这条裂痕越留越宽,直到有一天,最终发现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自己的理性可接受的底线。最终,彻底与家庭决裂,完全放弃家里给他在美国的一切经济支持,包括决绝地关闭了他一手辛苦经营起来的创业公司,只为杜绝那些明里暗里,以行贿为目的向他注资,或提供高额利润的“机会”。
在旅行社找到一份接待留学生家庭的工作,第一天就领教到来富裕的自这些留学生家庭的家长和孩子的“厉害”。
那些家里有些“丰厚”家底的家长们,堂而皇之地表示,自己有“经济能力”,允许自己的孩子可以偷点那些懒,允许他们可以活的轻松一点,允许他们不用像父辈那么辛苦地生活……所以,他们认同孩子对整日参观学校的无趣感受,认同孩子“有资格”地撒娇和颐指气使,完全支持孩子出国后轻松地拿到一个“镀金”的学位,允许孩子在玩好的同时上一个“差不多”的学校就行,允许自己用钱为孩子购买的便利生活……
而剧中的男主,拥有者出淤泥而不染坚决不同流合污的正义精神,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毫不意外地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地告诉这些有钱的家长们,如果出国留学的初衷,就抱着只为轻松获得“镀金”的一张文凭,回国后方便混社会的这种念头,那结果只会可怕得超出我们的预料。
短短的几句话,虽然没有得到富人家长们的认同,却让我再次警醒地发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被忽略的思维细节,那就是我们成人做事的思维源头,这个思维源头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以及决定着之后的行为后果。
我们常常在送孩子去上学的路上,感觉有一点点晚时,必定会拉着孩子匆匆忙忙往前赶路。那时候会发现星星点点的几个孩子也在匆匆忙忙地往前赶路,爸爸或妈妈慢慢悠悠地跟在后面走,这时候孩子会回头督促一声:“妈妈快点呀!要迟到了!”从不远处传来妈妈不慌不忙地回答:“别着急,还有时间呢,再说,迟到几分钟也没事呀!”
也常常听到有孩子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在说:“老师在课堂怎么教的,孩子做题怎么都不会啊!”“在课堂上老师您都教会了,回家后就不用做那么多家庭作业吧!”
另有家长说:“暑假了,还留这么多作业,也不让孩子好好玩玩!”“这些手抄报没意义,做这么多干什么用?”
而我也经常听到孩子说:“昨晚爸爸给我收拾书包,本子不知道他给我放哪儿了!”“我妈妈说,怕花钱,不给我买课外书。”
经常的经常,我们都沉浸在生活中小小瑕疵的思维源头中而完全不自知,却不知它像一颗种子悄悄埋藏悄悄发芽,只待有一天张叶开花。
以这两件事情和思维为例来说,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老师没讲得不好,把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归于老师,那么孩子也绝不会认为,学习不好了,还需要自己用功努力。家长认为有些作业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应该留也许更没有有必要做,那么孩子也绝不会很认真很有兴趣地完成这项作业。
最关键的是,从这一点一滴的行为事件中,养成了我们所谓的不良的思维习惯,自己做事不好,一定是别人的原因,有些事情自己认为没意义,就可以真的不用认真完成。
优质思维的源头,来自于我们家长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用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