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挖了一篇文章,是关于胡思乱想的。题目就是《Stop Spending So Much Time In Your Head》,文章主旨即:99%的想法都是没用的,还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其实只要是一个凡人,总会有这样的经历,甚至一些人往往处于其中无法摆脱:我们会花很多时间与精力于自己的想法中,即常常会胡思乱想。
想想看,这些想法你都有过么?
“我想知道我老板是怎么认为的?”
“我今天的工作表现怎么样?”
“如果我搞砸了弄丢了工作会怎么办啊?”
“她爱我吗?”
“我觉得他不在乎我。”
“我最近怎么一直那么倒霉。”
“我的生活为什么这么糟糕?”
“为什么我的人生这么坎坷艰难,其它人却不是。”
“假如我得了癌症该怎么办?”
“我对自己的工作不上心,是我出了什么问题吗?”
“我什么事都完成不了,我这是怎么了?”
“刚才看到他,好像没和我打招呼,什么意思?”
我相信这些个想法、忧虑、压力甚至抓狂等等,一旦进去就不易走出来。高中时,公子连学渣都不算,成绩不理想,每一次周考,就会想成绩不好怎么办,会不会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的话今后人生会如何……陷入循环无法自拔。在高二被虐的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从中自我解脱出来。
其实这其中的想法,包括曾经我自己有过的那些,绝大多数都是毫无用处的,这也是公子后来意识到的。
William James说过:“很多人觉得自己正在思考,其实只不过是重组了一下自己的偏见罢了。”想想看,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只是把不同的想法重新再脑子里面排列组合,忧虑还忧虑着,感受到的压力还会持续,遇到的问题依旧还是问题,好像并没有为现实生活带来实际的改变,一丁点好处也没见到。
William James: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文章作者一直关注实用的事物,例如:实用哲学,实用知识,实用书籍,实用工作以及实用建议。而他这一想法来自于美国19世纪的哲学传统概念——实用主义。虽然哈佛教授 Charles Sanders Peirce 被广泛认为是“实用主义之父”。但是 William James 却真正意义上重定义了哲学,关于思考、忧虑还有压力,William James 表示:
对抗压力的最强大之武器,就是我们能选择一想法而摈弃另一种想法的能力。
在实用主义者(这么看来公子也是属于实用主义范畴了)普遍会认为头脑、思维是一种工具,你的意识、想法应该为你所用,而不是与你抗衡。无法掌控自己思想的人,是不会相信这种可能的。他们对于脑子里的那些活跃想法,会固执的认为,这些想法产生是无法控制的,自己无能为力。
其实学会控制自己的想法是一项技能,只要练习的够多,就能掌握。就是说:你能自己主动控制去想些什么,或者是你可以选择自己不去想什么。
作者认为这一技能,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而公子认为,学会控制自己的想法和念头,其实就是让自己能更加专注,这对自身有限的注意力而言是十分宝贵的。
诚然,对于胡思乱想,这本应该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不同的是,一些人在上面分配了过多的精力,投入了过多的关注,太在意这些想法和脑子里的那些声音。当你越关注,其反应越强烈,胡思乱想就会越来越严重。
在这个时代,就信息产生的速度而言,早已经不是稀缺资源,而我们的注意力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注意力和意志力一样是一种有限资源,同样是属于你自身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把这些注意力放在作用不多的地方,例如玩LOL可以一次打几个小时,你刷剧可以一个上午不休息,当这些消耗了过多的注意力时,你便会难以集中精力去学习看书,即便强迫去看也很容易分神,还会在脑子里面产生其他想法。
来看看下面的图,能正确说出每个字的颜色么?
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不容易,这就是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指干扰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因为存在不相干文字的注意力干扰,让我们一时间不能马上将注意力放在颜色上。
人在每秒钟所面临的信息远远超出你的想象(10^8~10^9 bits/s),而自身的系统资源又是有限的。那么在处理信息时,必然产生大量冗余,同时大脑也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处理信息,所以会有正常的注意力转移。注意力的转移又会对大脑的中央前额叶进行刺激。中央前额叶位于前额叶内,在前额中央附近。当你考虑自己和他人的时候,这个区域就会活跃起来。无所事事的时候,这个区域就处于活跃状态。这也解释了当你很闲的时候,很容易乱想的原因。
针对胡思乱想,其实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想法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你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后, 面对诸多事实会让你不得不承认:真的没什么用。
那什么样的想法是称之为有用呢?作者提出有两种:
1. 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
2. 理解知识。
因为一个难题就是一个尚未被解决的问题,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理解知识其实就是将知识内化,并将之用于平时的生活、工作或人际交往中。这两点有一个相通之处就是,所思内容都能作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那么再回顾一下自己那些虚无缥缈的想法,是不是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我们总是思虑过多,将自己的精力过多的放置于这些地方,你很可能会错失自己的生活。因为除此之外,对其他事物并没投入过关注。你有注意到今晨起床时的阳光吗?或是窗外的雨滴?你注意到桌子上咖啡的香气吗?或是麦片的口感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一定要从那些没用的思绪中摆脱出来,不要再想,开始感受周边的任何事物。
那么如何通过练习以停止这些无用的想法呢?
答案就是:意识。
我们产生的那些想法首先是大脑本身的一种自我保护,而过多的注意于这些无谓的想法才会产生弊端。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你必须要有意识去察觉思绪的游离和转移。只有意识到它的产生,才能观察到产生的想法,进而才能以第三方的视角去观察自己,将自己从其中抽离出来。
其次就是通过自我意识去控制,并用中立或者偏向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些想法,不要做任何评判,不要妄下结论,更不要以此否定自己或认为自己很蠢。消极的认定只会让自己继续陷于乱想状态。你其实可以尝试对自己说:“这个想法很有趣,不过现在,应该回到现实中来。”把精力放在手头应该做的事情上,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且有意识的对那些想法采取忽略态度。
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正在阅读屏幕上的文字了么?感觉到手机握在自己的手中了么?你是否在想着如何把以上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就回归现实的状态。
而这个情境熟悉么?其实就是“活在当下”的状态,感受现在正在感受的。公子之前写的文章中有一些方法,经过学习也能让你摆脱不必要的胡思乱想。其实胡思乱想也好,情绪也好,焦虑也好,应对这些的技巧都是殊途同归的。
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你就能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