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技术逃避者,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建立了一个远离现代技术的田园社会。后来,这些与世隔绝者的思想渐渐变得极端起来,由逃避技术到憎恨技术,由远离科学演变到反科学,并最终发展成为了一个名叫“伊甸园”的跨国恐怖组织。
1
“伊甸园”的使命是消灭现代科技,恢复田园时代。他们在世界范围内袭击基础科学设施,暗杀最杰出的科学家。
这一次,他们盯上了一座刚落成的大型核反应堆,它的容量是切尔诺贝利的十多倍。
当晨光部队接到紧急命令,到达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厂时,去那里参观的包括二十七名小学生在内的三十五名人质,正面临着核武器的攻击。
是的,他们憎恨技术,却不拒绝使用技术。那用纳米材料包裹着的浓缩铀,外边看来像一小片红药片,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撞击力,不用向心压缩也能裂变爆炸。
大家从控制室的监控中看到,一位教师模样的女人正给孩子们“上课”。她三十多岁,穿着素雅,清瘦的面容上,那副精致的带着下垂金链的眼镜显得很大,镜片后的眼睛透着智慧的光芒。
当陈看到“教师”时,恐惧的心立刻因为她的柔和而得到安慰。
“她就是这次恐怖行动的策划者。”
陈像头上挨了一棍,一时间失去了对周围一切现实的把握;扭头看看林云,她倒没显出太多的震惊。
“我们要带人类重返伊甸园!我们首先要让人们知道科学和技术有多丑恶,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如果让人们感受一个脓疮有多恶心该怎么办呢?就是切开它,我们今天就要切开这个技术脓疮,就是这座巨大的核反应堆,让它那放射性的脓血溢得到处都是,这样人们就看到了技术的真相……”
林云提出,要去代替孩子们做人质,却被“女教师”拒绝了。
“你以为我看不出你是个什么东西?你的血和我一样冷,你进来后,会用零点五秒抢走我的枪,再分别用零点二五秒将两颗子弹送进我的两个眼窝!”
“教师”说完,转身拿起控制台上的手枪,把枪口对准了镜头。接着一声枪响,摄像机被打坏,屏幕上一片空白。
事态千钧一发,爆炸随时可能发生。
权衡利弊后,指挥官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
2
“准备攻击!发射数量由我们自己定,但要确保摧毁反应堆建筑中的有生目标。”
两百发球状闪电,从雷球机关枪中不断射出;它们拖着火尾,呼啸着飞向反应堆建筑。
由于射入建筑的球状闪电曾有短暂的时间失去观察者,进入概率云状态,当观察者重新出现而使概率云坍缩成确定态后,它们已失去了速度,只是沿随机路线低速飘行了。这时所有人都抬起头来,惊恐而迷惑地看着那些飘荡的火球,它们的尾迹在空气中形成了一幅复杂且瞬息万变的图案,它们发出的声音像万鬼号泣。在控制室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教师”的脸看得很清楚,她的眼镜反射着球状闪电橘黄色和蓝色的光芒,她的眼神中没有其他人的恐惧,而只有迷惑,后来她甚至笑了一下,也许是为了放松自己,也许真觉得这些火球有趣,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表情。
球状闪电爆炸后,随着自身能量的降低,它们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不再那么恐怖,像是安魂曲。
强撑着精神,陈和林云走进了反应堆控制室。自陈看到爸爸妈妈的灰烬十几年后,他又看到了孩子们的灰烬。
那些灰烬有许多还保持着孩子倒地时的形状,头部和四肢都能清楚地分辨,控制室的整个地板变成了一幅巨幅抽象画,它由球状闪电创作,描述着生命和死亡。
由于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陈觉得,自己再也没法继续参与研制球状闪电武器了,他打算离开。
临走前,林云来送他,并告诉他球状闪电的民用研究会很快开始,以后还可以再合作。这对陈来说,确实是个安慰。
“你多保重。”在这到处都是战火的形势下,这是最好的祝福。
以后,陈再也没有见过她。
3
由于失去了目标,回到雷电研究所后,陈再度陷入了浑浑噩噩的状态。
一天夜里,异象再次发生。
在球状闪电武器演示现场,被烧毁CPU和内存条的一台笔记本电脑,突然启动了。恐惧感再度袭来,陈拨通丁仪的电话,向他求助。
“我不知道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但你遇到的肯定不是。”
丁仪的这句话,让陈像个小孩在令他恐惧的夜里抓住了大人的手。
“芯片被烧毁后,转化成了宏量子,它们处于被烧毁和未被烧毁的不确定状态;这台电脑,笼罩在那些芯片的概率云之中。”
“那些被烧掉的实验动物,它们也处于量子态吗?”
陈预感到,自己正在接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丁仪点点头。
“是的,还有人,所有死于球状闪电的人,都处于量子态,严格地说它们并没有真正死去,他们都是薛定谔的猫,同时处于生和死两种状态。”
对于他们,生存还是死亡,确实是个问题。
“相信我,你或其他任何人永远不可能见到他们,包括摄像机在内的任何观察者也永远不可能探测到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坍缩态是死亡,他们只能在量子态中的某个概率上以生存状态存在,当我们作为观察者出现时,他们立刻坍缩到毁灭态,坍缩到他们的骨灰盒或坟墓中。”
丁仪立刻要打消陈“见到他们”的念头。
“那他们能在现实世界留下非量子态的痕迹吗?”
“能,我想你已经见过类似的痕迹了。”
丁仪告诉他,就算死于球状闪电的人能在现实世界留下痕迹,但是却不能像活着时那样自如地活动,他们也许给在世的亲人写了信,但是这些信有多大概率成为非量子态而被察觉呢?
陈感到思想乱到了极点,不能再钻牛角尖了,他迫切需要找些事干。
4
他找到了一个好差事,那种只是拯救和造福生命,却绝不能用作军事用途的研究——龙卷风预报。
这个项目进行得比较顺利,在高波的支持下,他们将当初用于捕捉“空泡”的光学探测技术纳入了研究。
在这个项目中,陈在研究球状闪电时攒下的建立数学模型的功力派上了用场。原本以为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弯路,现在看来并没有白走。
龙卷风预测系统很快完成了,并成功预报了几次龙卷风。这在气象学界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也因此,陈在气象学界暂露头角。
在忙碌的工作中,一年时间很快过去,这份工作也让他充满自豪感,并最终摆脱了球状闪电的阴影,开始了充满阳光的新生活。
生活不会一直倒霉,更不会一直顺利。
充满阳光的日子没过多久,战争就爆发了。
——
一些观点:
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点,就是其中「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的精神。首先是陈博士生活发生大变故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探索,再是张彬封存在成千上万数学公式中的失落,接着到格莫夫等苏联科学家苦苦求索三十年一无所获的悲壮,无一不挑动着我的感受神经。不知为什么,这样对某件事孜孜以求,却最终没有换来任何成果的人,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是任何其他耀人的品质所不能比拟的。
我不想赞美他们,失败并不值得称赞,是「他们投入地努力了这么久,却还是没有成功」这件事吸引了我。重要的是可以抛开失败的结果,继续向前走的力量。
励志故事谁都爱看,看着主人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名声与财富,让人觉得获得成功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但是回到现实回到自己身上,立刻变得处处都困难起来。不过是因为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无一不带着与生俱来的光环与外挂。《绿山墙的安妮》给很多人带来力量,因为小安妮除了乐观之外什么都没有,但她也凭着这性格过上了让人尊敬的平凡人生活。这样的故事才真正能给人力量。
与安妮又不同,追求球状闪电的人们,有的只是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还不简单。想来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目标,也许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毅力。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它值得吧。毕竟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供追求,他们就偏偏选中了这一个。
里面有一句很令人动容的话,是格莫夫初次见到陈博士时说的:那个浪漫的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就只有失败了。
「浪漫」和「失败」两个词合在一起,竟然有一种哀婉的和谐感。想来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特点吧。
另外,到了丁仪这里,一切都迎刃而解。但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天才,更重要的还是其他人早期做了大量工作,失败的也好,成功的也罢,都为最终宏电子谜题的解开铺好了一条光明坦途。
「又失败了,但没关系,我离它又近了一步。也或许是远了一步,但那又如何?我想了解它的心还是一样强烈!总有成功的时候!」
——
后续的情节还会继续更新,宏原子的威力不可以不领教。
如不嫌弃,进来了就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