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又把钱老先生的《围城》看了个透彻。由于入戏太深,几度魂牵梦绕。总不经意地对号入座,却又不置可否。
钱老写这书的意义无非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对于书中的男主角方鸿渐,不经意的读者会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为一。 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不够再胡乱混下去的费用,就计划夏天回国。
可是,四年留洋回国,总得要有个博士学位和头衔吧。但方鸿渐却没有如愿,由于他的不专注和眼高手低,最后只落得个花了40美元买了张美国莫须有的克莱登大学假文凭来自欺欺人。真的滑稽可笑,欧洲留学,最后拿了张美国的博士文凭。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伪博士,却不经意地被五个女人所喜欢,甚至要与之结为秦晋之好。
来自香港的水性杨花的鲍小姐,只是把他当着旅途消遣的对象,并无进一步的发展。
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苏文纨,名副其实的中文女博士,自以为能写一些不错的新诗,撇了深爱他的赵辛楣,独独要嫁不爱她的方鸿渐。逼婚逼爱的苏小姐,为了个方鸿渐,全然不顾女孩的矜持,当她的一厢情愿被无情拒绝,她的报复手腕也是相当决绝:我得不到,你唐晓芙(她表妹,还是个学生)凭什么可以得到啊?所以,大家闺秀的女博士,极尽手腕,成功阻拦了表妹与方鸿渐进一步的发展,并很快把自己嫁给了在赵辛楣眼中就是那样一个怪东西的诗人曹元郎。事态发展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啼笑皆非。
孙柔嘉,在他们到内地湖南三闾大学任教的旅途中,就决意要把自己嫁给方鸿渐,以为他是自己托付终身的幸福伴侣。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她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夫妇。孙柔嘉聪明可喜的一点是能画出汪太太的“扼要”: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一个年轻女子对自己又羡又妒又瞧不起的女人,会有这种尖刻。
三闾大学外文系的刘主任,一心一意想把自己老大不小的妹妹嫁给方鸿渐,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方老师并不喜欢这个刘小姐,反而弄巧成错地成为了孙柔嘉的未婚夫。
婚后的孙柔嘉和方鸿渐,掉进了围城内外的陷阱,吵不完的架,争不完的理。虽没过度啃老,但也过得差不多肚皮连后背了。总是靠赵辛楣这个同情朋友帮忙介绍工作的方鸿渐,总是霉运不断,自己都不能养活,更别说养活太太了。能够靠自己留学归来的姑姑帮忙的孙柔嘉,把他们两个人的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差。但问题就出在此处,有了工作优势的她,把这个喝了洋墨水的丈夫贬得一无是处。偏偏方鸿渐,虽然没多大能力,但他也不想吃软饭,更不想去占她那个把狗看得高于他身份的姑姑的光了。
于是,他们的围城,成了彼此伤害之地。就像他那祖传的老式挂钟,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