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微博、空间等网络平台常出现一个话题——善良。
这貌似是个很大的话题,可它又可以很小,小到一个细节。成都地铁小伙玩手机的同时自然的伸出脚帮残疾人固定轮椅,这是善良;美国女大学生为流浪汉买早饭、陪聊天,无形中打消了其自杀念头,这样间接的救人一命,也是善良。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挖掘类似事件,贴上“善良”“暖心”等标签,去曝光、去大肆宣扬。果然,键盘侠又耐不住寂寞了,他们说——“善良不是义务”“善良的人死得快”,并口口声声说那些宣扬善良的文章是毒鸡汤,而他们的观念里,毒鸡汤之所以被称作毒鸡汤,是因为几乎没人做到。看吧,真是为他们的不善良找了个理由。
在我看来,这些文章不过是为了拉那些对善良失去信心的人一把。
近些年来频发的熊孩子事件,让我们见到了最年轻的恶,他们比垃圾人还可怕,他们在不自觉的散播一种无缘由无厘头的人性的恶。人之初性本善,可没有教育立身,轻易之间就化为人之初性本恶。以恶传恶,人性的黑暗面像滚雪球般扩大。
见惯了或是经历多了人性的恶,人们就不禁怀疑,还要不要善良、要不要相信善良。他们开始害怕所谓“人善被人欺”等等一系列理论,继而抗拒善良。习惯于此,便会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度别人,从而忽略了发自内心的善良。如此循环往复,不堪设想。
当然了,愚昧的善良是不需要的。刘墉在《不好也不坏的人》里说过:“如果你同时养了猫和鱼,猫吃了鱼,你除了责备猫,更应该责备自己。吃亏的时候除了怨恨那个人,更应该检讨自己。每个人都是人,都有着人性的贪婪,自私与温情,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对方表现得善良,而忘记了他也有人性的弱点。”所以,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善良是留给心怀感激的人的,而不是得寸进尺的人。前阵子的保姆纵火案,不就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只善良不设防,受伤的必定是自己。
善,是一种最柔软却最有力量的存在。所谓人生百态,无非就是用若干个善,去对抗那些故意为之的恶。善良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甚至比聪明还难;聪明只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选择。
它就像光芒,哪里有裂缝,哪里就散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