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罗列的词汇,疏离的意像,无言的感伤--抽离了事件,甚或逻辑上都有点问题的小令,丝毫不妨碍它美了几百年。
叶嘉莹先生在解读诗词时用到的“语码”概念使我深受启发。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作加持,很多字词拥有了超出其本义之外的内容,如荷花,就被赋予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而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地调用到合适的语码,去经营他所希望建立的意像、境界。所以,我们读到这样的作品,自然会有所联想,进而有所触动。
反过来看摄影,构成画面的诸多元素,大凡山水、小到花鸟,其实就可以看做是诗词中的“语码”,何况摄影本身即是影像语言?有语言,必定有语码。这样,我们就会蓦然了悟,那些美了千年的唐诗宋词和只有200年左右历史的摄影,竟然有如此千丝万缕的关联。至此,两种艺术之间的壁垒,就被我们全然打通了。
打通之后,就可以互相借鉴,为我所用。于摄影来讲,我们既可以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精华部分(语码),来丰富影像的表达内容和深度,更可以借用诗词研究的理论成果,不断扩大题材领域,乃至形成具有独特民族精神的艺术风格~关于这一点,前辈郎景山先生已然做出了尝试。(至于其他用光构图等方面的借鉴,以前篇章亦有讲到,不再赘述。)
当前,诗词之热方兴未艾,摄影师也不妨静下心来,在品位经典的同时,探索其中的影像之路,即是一种乐趣,也终究会有所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