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范大学”到“师范专业”
2017年的夏天,对未来怀抱天真而单纯的幻想的我,义无反顾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从长春一路向南,跨过山海关,来到北京——这个新闻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国之都。心里想着:“既然对学术不感兴趣,那就直接去实践吧!更何况我的这个专业,都是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
兜兜转转,经历了一年多的公关媒体生涯,我转向少儿教育方向,成为一名在线少儿英语老师,又一年后,我从北京来到了苏州。
此时,已经是2019年7月份,距离毕业整整两年。在这个新的城市,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一个新的念头冒出来——“我要考研!目标是苏州大学学科英语。”想来也是奇妙,在师范大学就读时,偏偏不是师范专业;如今费尽心思要挤进去的,居然是师范专业。
分期还款与考研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分解目标,落实到行动。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查资料、问学姐、报辅导班、买教材、制定计划表、用花呗支付学费,把下半年的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给自己留一点后路。6个月的分期还款,陪伴我度过了半年的考研路。
从周期上看,从7月末、接近8月才开始复习,这的确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仰仗着自己从小到大的优异成绩,我给自己鼓劲:“我一定可以追上其他人,考研难不到我。”毕竟,在考试上,从小学到大学,我可是很少失败。
可能我错误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这个难,不仅仅在于知识的难,还在于心态、毅力的难。
“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的旅程
回顾2019下半年,这场考研之战,有知识的挑战、有背诵的攻击、有疲倦的突袭、有自我怀疑的打击……每天的白天和夜晚,分别是不同的心态。
白天,因为一遍又一遍的乏味背诵而泄气,因为列表里一个又一个的待完成事项而沮丧,仿佛有无数的知识在等着我。每当这时,跨专业的我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我真的能完成吗?万一到了考场不会怎么办?我好像背不完了呀?……无数的问号,深深的怀疑,这注定是一场黑暗中的前行,只有到了重点才会看清楚自己在这场旅程的排名。
晚上,临睡前躺在枕头上,脑海开始陷入想象:如果考上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重新回到校园是什么感觉?我考上后的朋友圈文案是什么?……每当这时,我又开始自信心爆棚,就这么几本书难道我还搞不定,带着兴奋和喜悦入睡,梦里也是一片光亮。
这就是我的复习心理:白天怀疑,是我的黑暗时刻;晚上自信,是我的前进之光。昼与夜,无限循环,很快,就来到了考试的这一天。
一场普通的考试和一场焦急的等待
提前一天到达滨州,考察场地,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这个时刻,既激动又平静。抓紧一切时间,在上考场前把所有的书又看了一遍。考场上,所有的题目,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会做的和不会做的全部写满。到点,结束交卷。
走出考场,我甚至感到一点喜悦,觉得这半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等待初试成绩的一个多月里,又开始了“怀疑”和“自信”的循环。复试陆陆续续的准备,有时看书有时不看。一天不出成绩,一天就定不下心来。今天,2月10号,江苏省正式宣布推迟出分。我觉得,是时候专心准备复试了。
谨以此文,记录我的考研,这场25岁的人生“赌注”。复试,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