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挑战或困境的时候,问题的关键仍然是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对成功和失败的认知,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乃至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知。这些方面的焦虑来源于恐惧:或是害怕面对问题,或是害怕承担责任,或是害怕失败、害怕痛苦、害怕死亡和分离。
我永远记得《少有人走的路》开篇最重要的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这句话曾像是一针清醒剂,把我从持续几年的浑浑噩噩的恐慌感中解救出来。它具有两个含义:一是苦难本身就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未曾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二是并没有一种能够让人一劳永逸永远快乐的方法,生活就是在不断地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这也是在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带来的焦虑时,我想强调的第一点。
第二点听起来仍然很鸡汤,就是世人皆苦。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局中。当你以为别人都过得比你轻松快乐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你不知道他们吃过多少苦、付出过多少努力才能够走到今天。明白了这一点,可以减少怨天尤人,减少对他人的嫉妒和排斥。而当你因为别人跟你的三观不一致而心生愤懑的时候,要知道是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你们不同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的那段很著名的话:“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明白了这一点,可以减少自以为是和自我怜悯,减少“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虚妄感。
第三点是,当情况特殊的时候,只要不会伤害到自己或其他人,一切有效的自我安慰我觉得都是可以尝试的。常用的恢复能量的方法如读书、冥想、运动,或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乃至借助于宗教信仰的力量,只要能够缓和情绪、平和心境的方式都值得一试。也就是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觉得凭借自己的自制力很难走出焦虑和痛苦,不要耻于寻求外界的帮助,这并不会显得你软弱无能。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承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表现形式包括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指望别人的帮助、或者企图忘记问题等等。“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 所以,在遇到挑战或是困境的时候,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第一步是正确归因,承担责任。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要为自己强加责任,也不要逃避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当一个人把一切的困难和挫折都归因于外界的时候,产生的往往是愤怒、恐慌、自我怜悯;全部向内归因的时候,往往产生的是自怨自艾或者自暴自弃。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部分责任,会让我们沉下心来面对问题;意识到外界的客观因素限制,会让我们放下执着心,这样才能对问题有更清晰的衡量,产生解决方法。
我刚工作的那几年,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总会下意识地责怪别人:我不合群是因为别人聊天的话题都很无聊,我在发言时表现不好是因为没有给我提前准备的时间,我没被欣赏是因为他们没发现我内在的优点。沉浸在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里,我不仅没有多大进步,更没有让自己变得开心一点,问题仍然持续存在。直到后来我明白,除了我曾以为的那些原因之外,我不合群主要是因为我自己不善于沟通,我发言时表现不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我没被欣赏主要是因为我确实没有把我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所在,我终于能够着手解决我所能解决的那一部分问题:改变自己,也就改变了以自己为主体的那个世界。
第二步,关注问题和解决方法,而不要过多关注情绪。当你关注情绪的时候,会导致一叶障目,只能看到问题的某一个角度,就像你带着情绪看人时往往只能看到这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样。而当你关注问题本身的时候,会自觉去详细了解和探索问题的方方面面,也就更容易从中产生解决办法——“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你心里想的都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怎么总是什么都做不好”“凭什么他哪里都比我强”,这种就属于情绪化的念头,很容易让你产生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想法,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而如果你关注的是问题,那么你心里想的则是“这件事我哪里做错了?”“我一直做不好是我的什么因素导致的?”“我要在哪方面努力才能和他一样优秀?”使用一种严格的理智而非情绪的方式考虑问题我们称之为“理智化”,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心理防御机制,随之而来的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要注意的是,不关注情绪不等于否认情绪。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会导致负能量在内心累积,会越来越拉低你的能量。负面情绪其实具有进化意义,它提醒你去寻找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该如何想办法去改正、去解决。对于负面情绪我们要及时察觉,当情绪来临时不要排斥,静静体会它,承认它,接纳它,几分钟就能够减缓很多。然后就要及时转移注意力,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寻找导致情绪产生的根源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
如果我们努力过,最终还是失败了怎么办?我无法告诉你如何避免失败,我只能分享从害怕失败的焦虑和面对失败的沮丧中走出来的方法:关注你所得到的,而不是你所失去的。
前面讲到对成功和失败的认知。成功除了给你带来的能量和信心之外,它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会引领并鼓励你走向下一次成功——还记得“自我效能”吗?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讲,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而失败即便有种种不好,但它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它使你保持谦卑,能够让你看到你还有不足,还能够学到更多东西。也就是说,不要关注失败本身,而要关注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我记得一句话,如果你从一件事中什么都没得到,那么你就得到了经验。这是帮助我无数次从焦虑中走出的力量:始终提醒自己关注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消极的一面。